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4部分

如此一來,曹操和呂布都是打了徐州之地的主意。只是呂布此番是先救,而曹操乃是先殺。如此一救一殺,自然後果相差甚大。

第195章 太史單槍救北海,陳宮半路攻東郡

第195章太史單槍救北海,陳宮半路攻東郡

上文書講到曹豹前往濮陽找呂布求救,糜竺前往北海求救於孔融,陳登前往青州求救于田楷。呂布盡起大軍,亦暗自謀徐州也。

卻說北海太守孔融,字文舉,魯國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孫,泰山都尉孔宙之子。自小聰明,孔融七歲時,值祖父六十壽誕,賓客盈門。一盤酥梨,置於壽臺之上,孔母使孔融分之。孔融遂按長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孔父奇之,問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獨小,何故?孔融從容對曰:樹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長,為人之道也!孔父大喜,滿座皆奇之。年十歲時,至河南拜見河南尹李膺,守門人難之,孔融言道:“我乃李相通家。”於是乎入內覲見,李膺問之:“汝祖與吾祖何親?”孔融慢言思語的說道:“昔日孔子曾問禮於老子,融與君豈非累世通家?”李膺聞聽大為驚奇。少頃,太中大夫陳煒到。李膺指孔融說道:“此子奇童也!”陳煒不以為然的說道:“小時聰明,大時未必聰明。”孔融即應聲曰:“如君所言,幼時必聰明者。”陳煒等人皆笑曰:“此子長成,必當代之偉器也。”自此孔融之名頗為遠揚。後為中郎將,累遷北海太守,為人頗為疏財仗義,極好賓客常曰:“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吾之願也。”在北海六年,甚得民心。當日正與客坐,人報徐州糜竺至。

孔融便請糜竺入城相見,問其來意。糜竺取出陶謙書信呈上,言道:“曹操攻圍甚急,望明公垂救。”

孔融自與陶謙有舊,但又怕解怨曹操,心下捉摸,忽生一計,言道:“吾與恭祖交厚,子仲又親到此,如何不去?只是曹孟德與我無仇,當先遣人送書解和。如其不從,然後起兵前去救援。”

糜竺自知如此無奈,只好答應。

孔融一面使人點兵,一面差人送書。正在準備之時,忽聞城守士兵前來稟報黃巾餘黨黃龍部數萬黃巾餘孽殺奔前來。

孔融大驚,急點本部人馬,出城迎敵。

黃龍策馬而出,高聲喊喝:“吾知北海糧廣,可借一萬石,即便退兵;不然,打破城池,老幼不留!”

孔融叱責:“吾乃大漢之臣,守大漢之地,豈有糧米與賊耶!”

黃龍大怒,拍馬提槍直取孔融。孔融部將宗保挺槍出馬,救下孔融。然黃龍力大藝高,戰不數合,一槍將宗保挑於馬下。孔融兵大亂,奔入城內。

黃龍攻城不入,遂分兵四面團團把城圍住。

一見城池被圍,孔融心中鬱悶;糜竺心中焦急,更不可言。

次日,孔融、糜竺等人登城遙望,賊勢浩大,倍添幾分憂愁與煩惱。忽見城外一人挺槍躍馬殺入賊陣,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直到城下,對城上高聲喊到“開門”。孔融不識此人,哪裡敢貿然開門。見孔融不開門,賊眾趕到壕邊,緊逼此人。只見那人也不慌張,撥馬回身,連連挑殺,刺死十數人,賊眾見不能建功,紛紛倒退。見此情節,孔融急忙命人開門引其進入。

其人入城,下馬棄槍,徑往城上,拜見孔融。孔融問其姓名。其對曰:“某東萊黃縣人也,複姓太史,單名慈,字子義。老母重蒙府君恩顧。昨日某自遼東回家省親,知賊寇城。老母言說:‘屢受府君深恩,汝當往救。’某故單馬而來。”

孔融大喜。原來孔融與太史慈雖未識面,卻知道他是個英雄。因太史慈遠出在外,有老母住在城外二十里處。孔融常使人送些粟帛;慈母感於孔融平日之恩德,故特使太史慈來救。

當下孔融重待太史慈,贈與衣甲鞍馬。太史慈亦不推辭,當下穿戴整齊,上前請令:“某願借精兵一千,出城殺敵。取敵主將首級,此賊可破!”

孔融怕其勢孤,勸解道:“君雖英勇,然賊勢甚盛,不可輕出。”

太史慈再三要求:“老母感君厚德,特遣慈來;如不能解圍,慈亦無顏見母矣。願決一死戰!再言之,敵首折服,賊眾焉有不降者?”

孔融本欲使太史慈前往青州求救田楷,又怕田楷前往徐州救援陶謙,遂允其計。是夜,太史慈前往兵營點起精兵一千,人罩墨衣甲,馬兒裹蹄上嚼,悄然開啟城門,便徑往黃龍大營。

太史慈一馬當先,殺入黃龍大營,所過之處,盡燃其帳,所見賊兵盡皆斬殺,直奔黃龍主帳。

黃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