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柏拉圖告訴我們,美學當中“美是什麼”所指的那個“美”,不是感性具體的個別事物,而是一切“美的事物”共同具有的、因而帶有客觀普遍性的抽象形式或者抽象屬性。它不屬於某個人、某個東西,卻又和每個人、每個東西有關。有什麼關係呢?簡單地說,就是誰得到了它,誰就是美的。用柏拉圖的話說,就是“一切美的事物都以它為源泉,有了它一切美的事物才成其為美”。但它自己,卻是獨立自在的,是先於人、外於人、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柏拉圖把它叫做“美本身”。美學的任務就是找到它,探索其規律,揭示其本質,並用一種規範化的語言講出來。我們現在知道,這個任務並不好完成。從比柏拉圖還早一百多年的畢達哥拉斯和畢達哥拉斯學派開始,一直到前康德美學,西方美學家們都在用他們智慧的頭腦拼命尋找,找了兩三千年都沒找到,最後只好乾脆不找了(笑)。
為什麼找不到呢?這個原因我們以後再說。
這是柏拉圖定下的第二個調子。
第三,就是從前面這個結論引出來的啦!既然美是一種抽象形式或者抽象屬性,那麼,對美的研究,就只能是哲學的。同樣,既然美帶有普遍性,擱誰身上誰就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