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走了,何苦為我耽擱了行程?”
文怡聽得不是滋味,甚至有些惱怒了:“六姐姐知道寺廟裡過的是什麼日子麼?若是以為去大護國寺,不過是象別家千金小姐一般,清修幾日,吃吃齋,念念佛,過幾日家裡來接了,仍舊回家去享福的,那還不如不去佛門清淨地,不是隨你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地方要念佛躲清靜,哪裡不能?我們家的客房雖不大,還能容得了六姐姐念幾日經”說罷就轉身出門,叫了丫頭來:“六小姐都帶了什麼人和東西?全都搬到客院去,吩咐全家人,不許隨意擾了六小姐的清靜每日三餐供給,都要用乾淨的齋飯,不許怠慢了”
文慧聽著她的吩咐,嘀咕一句:“你這又是在惱什麼呢?何苦來?”又開始漫不經心地看著一旁的花瓶了。
她在惱什麼?文怡心裡冷哼,想起前世自己出家後過的日子,便忍不住紅了眼圈,暗中狠狠瞪了文慧一眼,不過是礙著祖母坐在上頭,沒做得太明顯罷了。
盧老夫人卻分明已經察覺了,看看文怡,又看看文慧,低低嘆了一聲,搖了搖頭:“真真是冤孽”
卷一 望族孤女 第三百一十三章 東宮召令
第三百一十三章 東宮召令
文慧就此在羊肝兒衚衕安頓下來。她每天的日子都過得十分簡單,抄經,唸佛,除了每日到盧老夫人跟前請一回安,說幾句話外,幾乎不出客院的門,也就是偶爾到院子裡散散步,望望天空。興許是避諱柳東行,只要柳東行在家,她便連盧老夫人那裡都不去了,也不出屋子。一日三餐的飲食,都是簡單的齋飯,穿著打扮,也都以家常素淨的衣飾為主。
文怡見狀,總覺得有些不適應,無法相信從小驕傲張揚的文慧真的過起了這種“在家出家”一般的清苦日子,每每見了,便忍不住在心裡挑根刺,比如覺得她抄經時總是照著佛經刻本抄,一點都不象是熟讀了佛經之人,提筆就能默出整篇**,實在有失於虔誠;又比如看見她每日梳妝打扮,仍舊講究整潔細緻時,心中腹誹她不改千金小姐的脾氣;再比如聽到廚下抱怨有哪味齋菜不合她胃口,便叫她原封不動地退了回去時,心中暗諷她脾胃太過嬌慣。
然而,當文怡在心中把所有能挑的刺都挑了一遍時,又忽然覺得無趣了。她前世還在家時,吃穿用度還不如文慧講究呢,但剛出家那會兒,不也同樣難以習慣麼?只是她那時候沒有退路,也沒有本錢去抱怨,才會硬抗了下來,如今文慧還沒到那個地步,從小兒養成的習慣,哪裡是那麼容易就能改變的?
想到這裡,文怡對待文慧的態度也緩和了許多,原本只是維持著面上情,實際上能不靠近就不靠近的,現在偶爾也會過去看一看她,陪著說說閒話了,不過倒是少了幾分客氣,有時候說話用辭還頗為直接,文慧也沒在意,反而對此十分稱許。
柳東行對文慧借住之事沒說什麼,只是對顧家長房所為頗為訝異:“出了這種事,真要鬧得外人都知道了,別人未必會說六小姐行事乖張,反倒會不齒顧侍郎兄弟賣女求榮呢從前我見他家老太太時,總覺得雖然架子大了些,卻還算得上是個明事理的老人家,怎的如今這般糊塗起來?”
文怡嘆道:“二伯父大概是想做官想瘋了,至於大伯祖母,從前是真疼六姐姐,卻又屢屢為六姐姐生氣。祖母說,她這回多半隻是一時在氣頭上,才會說出那種話的,但我卻覺得,即便六姐姐不放這把火,不破了自己的相,她也未必就狠不下心來。她對六姐姐早就不如先前那般疼愛了。”
柳東行搖搖頭:“京城裡世家大族的老封君,可不會這般糊塗,為了小兒子的前程,把大兒子的嫡親閨女賣了?只怕他們前腳剛把女兒送出閣,後腳就要被御史參掉了官身你二伯父進京謀官也有幾個月了,多半是不成的,若是耐得住性子,先回家去讀兩年書,再謀後事,倒還有幾分希望。如此上竄下跳的,反叫滿京城的官兒都看了笑話。你心中不忍,收容你姐姐,這沒什麼,只是避著你兩位伯父些,沒得叫他們連累了名聲。”
文怡雖然贊同他的話,卻也感到有些丟臉。她們顧家六房與長房的關係說不上親密,但一筆寫不出兩個顧字,族人這般厚顏無齒,她臉上也無光呢。
柳東行沒察覺到妻子的心思,在他看來,顧家長房與妻子的孃家根本就是兩家人。他這幾日忙著與軍中同袍們見面,在家的時候不多,但行事還是略收斂了些,出入家門時也會留意是否有文慧的丫頭在走動,也不再隨意請朋友上門喝酒說笑了。至於文怡提到的去疤藥一事,他倒是一口答應了下來。其實那藥是蕭老大夫自己搗鼓出來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