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
阮大鋮頓時大怒,反駁道:“如今靖南侯四萬兵馬防守西線,面對左逆十五萬大軍,九江還有北虜近十萬人馬虎視眈眈。爾東林欲抽調靖南侯人馬,若少了,解不了揚州之圍,若多了,左逆同北虜東下,靖南侯如何抵擋?”
東林之人多為文臣,主要掌握禮、戶、工等部,對於兵事只知甚少,阮大鋮之問,他們一時間還真不知道該如何作答。
“陛下!”馬士英見時機成熟,這時便出列支援阮大鋮道:“臣以為阮尚書之言在理,朝廷以經無兵可派,唯有傳令諸地,自募兵馬勤王!”
“臣附議!”
“臣也附議!”
一眾馬黨官員,順勢出列跪拜道。
弘光帝見朝堂上的大臣瞬間跪下一半,心裡頓時一陣激動,盡然從龍座上站立起來,洪聲說道:“阮愛卿之言有理,朕意已決,令兵部傳令南直隸、浙省諸府,起兵勤王!”
“陛下!”見皇帝支援,阮大鋮心裡一喜,抱著象牙笏行禮道:“臣以為要讓江南士紳大族為援揚拼盡全力,朝廷當許下重利,可傳令各府,領十人來援者封小旗,五十人封總旗,百人封百戶,千人封千戶,最高可封正三品營指揮使,如此江南之人,必定踴躍援揚!”
“准奏!”弘光本就同馬阮一黨親近,加上正在興頭上,立馬揮手答應下來。
“陛下!亂封官位,此取禍之道也,臣以為萬萬不可!”錢謙益見皇帝同意阮大鋮之策,連忙出列反對。
一眾東林之人,也覺得使民間自募兵馬,還許以官位,容易使中央權利旁落,隨紛紛出列反對。
“如今北虜同左逆兵馬近六十萬,而南京附近不過七八萬兵馬,如何擋敵兵峰!爾東林之人,操得了刀,拉得開弓嗎?”阮大鋮見弘光帝似又被東林說動,有將要改口之意,連忙自辯道:“臣之策,雖有遠憂,卻能解近渴,使朝廷在江南瞬間多出數十萬人馬,解決朝廷無兵可用的尷尬。”
“傳令諸府勤王可也,然官位絕不能擅封,此亡國之道也!”錢謙益退讓道:“國朝未有此例,祖宗之法不可壞!”
弘光見兩黨再論下去又將沒完沒了,臉色不由得有些難看,他已經沒有耐心再看下去,於是還是向以往一樣,選擇支援他較為親近的馬阮一黨。
“好了!”弘光有些惱怒的排了下龍椅,制止朝堂上的爭論,而後說道:“朕已決定,納阮愛卿之言,諸卿不必再論!具體事務,朕就交於阮愛卿全權處理!”
“臣,阮大鋮領旨!”
第62章南直隸,踴躍援揚
左懋第在浙省募兵,得吳易之助,得兵八千,訓練不幾日,朝廷招書便來,今江南諸府起兵援揚,朝廷則以官位厚待之。
兵部尚書阮大鋮,被委以總理各路兵馬援揚封官之事,江南之地為之震動,無數世家大族紛紛招募人馬奔往鎮江接受朝廷冊封,更有富商帶著百艘大船相投。
左懋第領著八千兵馬,自嘉興北上,沿途不斷遇上北上援揚的義軍,起初心中還一陣振奮,但隨著一路觀察,他心中不禁微涼。
援軍中有兵甲整齊的官軍鄉勇,更多的卻是衣衫不整的普通百姓,更有甚者將七旬老翁,十歲小兒,也拉入軍中亂語充數,使得援兵層次不齊。
左懋第見援軍人數雖眾,卻並無精兵,心中不由得十分憂鬱。
六月中旬,天氣已經日漸炎熱,阮大鋮於鎮江統領諸路援軍,幾日間便得兵數萬,心中甚喜。
不幾日,左懋第,陳子龍先後領兵至鎮江。
兩人相見,一番交談,言沿途所見,江南士紳中有一部分人垂涎官位,卻招募不到青壯,隨拿老弱充數,有甚者直接賄賂官員,虛報名冊,得千戶之職。
援兵之中的青壯,也沒經歷多少訓練,戰力不強,陳子龍手下有三千人,已經訓練月餘,卻依然與官軍相去甚遠,而左懋第的八千人馬,比陳子龍的兵馬還要不如。
援軍表面上聲勢宏大,給人江南之地,盡起大兵援揚之感,但左懋第、陳子龍等人卻知道,援軍並非表面上那麼風光,他們多是剛放下鋤頭的百姓,並非真正的軍隊。
對於援軍的情況,左懋第同陳子龍深感憂懼,隨入城拜見阮大鋮,言明軍中情況,須對軍中人馬進行篩選,挑選真正的青壯鄉勇加以訓練,然後援揚。
阮大鋮未在大營,而是居於鎮江城中,本地計程車紳為討好這位朝廷高官,將一座高門大院送與他,當做休息辦公之所。
左懋第、陳子龍二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