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王彥同樣在與揚州官員重整揚州秩序。
清軍破城小半日,揚州軍民就已經從城內各處,清理出了近五萬具百姓屍體。
百姓的慘狀讓人目不忍睹,揚州城內半城帶孝,家家發喪,悲切哭嚎之聲,響徹城內。
倖存者在傷心欲絕中收拾親人屍體,全家被屠者則由官軍代為收斂。
一具具屍體,揚州城內已經無法掩埋,官府只得組織青壯挖掘大坑,統一掩埋。
一車車的屍體運來,讓搬運屍體計程車卒臉色沉重,似乎有什麼東西,被慢慢喚醒。
就像後世歷史中,八年抗戰,打出了一箇中華民族,使普通之人,亦知其為中國一員,戰爭變成民族對抗。
這時的明軍,面對清軍的屠戮,一種家國情懷,慢慢被喚醒,原本只被士大夫階層所理解的夷夏大防,在普通明軍心中也留下了華夷之別!
王彥同李泰禎等人,站在大坑邊,看著一具具屍體被拋入大坑,心情沉重無比,俱是不發一言,只是就這樣默默的看著士卒掩埋。
李泰禎跟隨闖王,後來又跟隨高傑,都見過百姓被屠的景象,但卻從未見過這樣悲慘的場景,也從未如此氣憤,如此強烈的想要復仇。
“李將軍可知,如何才能讓吾大漢子民,不受異族屠戮?”王彥目光深沉,忽然向身邊的李泰禎問道。
“末將愚鈍,還請指揮使賜教!””李泰禎聞言微微一愣,但這也是困擾他的問題,當下微微抱拳,虛心說道。
“吾大漢族人口萬萬,卻被滿清幾萬人打得沒有還手之力,概因百姓與士卒將校,只知小家而不知有國也!”王彥看著滿坑的屍體,目光流離,思緒似乎飄到遠方。“如百姓與士卒皆知夷夏大防,皆明民族國家,能有一強大之中華,夷狄豈敢窺視華夏!”
第52章為存續,王彥立心
“強大之中華?”李泰禎有些不懂了,他疑惑的問道:“何為中華?”
“忠孝節義,禮義廉恥是中華!”王彥肅聲道:“禮樂教化是中華,膚色衣冠是中華,唐詩宋詞亦是中華,祖宗崇拜也是中華,自強不息,內聖外王是中華,秦漢唐宋,歷朝歷代都是中華!中華是吾等頭上這片天,是吾等腳下這片地,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與吾等同服色,共禮儀,認同華夏文化的萬萬漢民!”
李泰禎等人聽王彥之言,心中似有所悟,臉色不由一陣凝重。
中華是萬民之習俗,是幾千年來的整體認同,是華夷之辯的驕傲,是中央之國的開闊和博大。
“禮儀衣冠,文化浩瀚,這是整個民族的驕傲,是民族的自信,是四方藩屬對中華的嚮往。無論蠻夷武力多麼強悍,在中華文明面前,都只有自卑和崇拜。”王彥看著眾人,接著說道:“滿清入主中原,卻是要毀掉吾等深以為傲的一切,是要斬斷吾輩的脊樑,是要斷吾文化,毀吾衣冠,壞吾禮節,是要亡天,亡地,亡中華!”
李泰禎從未想過這樣的問題,現在聽王彥的訴說,他不禁思考起來。
事情真如王彥所言,滿清武力雖盛,卻並不令他嚮往,甚至從骨子裡蔑視這群殘暴的野蠻人。
那一條條金錢鼠尾,那一聲聲奴才、主子,那彎曲的脊樑,李泰禎都不能接受,都不能想象,滿清統治下的漢民,在失去那份驕傲後,會變得何其死沉。
中華在,則民風博大,知禮而明義,謙遜而自信,整個民族便不會沒落太久,遲早要昂揚向上。
“未有吾之先,家國已在焉;沒有吾之後,家國仍永存。”王彥接著說道:“中華便是值得吾等去拼命守衛的東西,只要吾等能喚醒萬萬漢民對於中華的認同,那大明就是強大之中華!”
眾人從王彥言中,體會到一股濃厚的家國情懷。這種感情每個心中都有,只是以前不曾觸及,現在被王彥的話喚起,心中頓時一陣激盪,對整個漢民族和大明生出一股別樣的情感,慢慢形成一股凝聚力。
大明的中華文化,衣冠禮儀,就是這股凝聚力。
大明如果能將這股凝聚力喚醒起來,便可以將萬萬漢民團結起來,發揮出洶湧澎湃的力量,令四方夷狄不敢窺視!
王彥麾下的軍隊如果有了凝聚力,知道為何而戰,便可萬眾一心,無論面對何種艱難困苦,也能百戰不潰!
只是眼下的大明,卻沒有利用這股凝聚力,也沒得到普通百姓和士卒的認同,官紳階層重私利而輕社稷,空有民萬萬眾,財萬萬兩,卻不能轉化為戰力,被區區滿族欺凌!
王彥與李泰禎訴說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