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何至餘此!
何剛顯然無法接受這場失敗,他不禁回想起,自十七日清軍兵至揚州以來,發生的事,已經揚州的應對之策。
四月十九日,徐州鎮降清後,東歸支援揚州的劉良佐在磨磨蹭蹭的途中,也投降了清庭。
四月二十一日,大明總兵張天祿、張天福帶領部下兵馬投清,隨引大軍至揚州。
同日甘肅總兵李鳳,監軍高岐鳳帶領四千兵馬入揚州,但二人確不是為了救援揚州,而是想要劫持史可法,以揚州投降清庭。
史可法毅然道:“此吾死所也,公等何為,如欲富貴,請各自便。”
二人見史可法堅決,知無機可乘,便於二十二日,率領所部並勾結城內將領胡尚友、韓尚良一道出門降清。
若要守揚州,史可法理當誅殺李鳳、高岐鳳二人,收齊兵馬,以壯守軍,但他卻只當揚州是殉道之地,全無防守策略,反而放任二人裹挾城內將領出城投降,聽之任之,不加禁止。
當初清兵初至城下時,總兵劉肇基建議趁著清軍大眾未到,立足未穩,出城一戰,以壯守軍士氣。
史可法卻是不聽,只說:“銳氣不可輕試,且養全峰以待敵斃。”但此時江北明軍未曾一戰,便接連投清,清軍士氣正盛,反而是城中守軍孤軍困守,士氣低迷,不趁著清軍兵少,大軍未至,戰上一場,提升士氣,怎麼養氣?怎麼待敵斃?
在城中防守方面,諸將建言,西門地形底下,城外高土山居高臨下,可以俯視城下,欲伐山上之木,建營守衛,但史可法卻因為此山乃是興化李宦祖,不忍伐之,拒絕諸將建言,並表示諸將不必擔心,他親自守衛西城。
結果二十四日清兵一進攻,便被清兵依託地形,轟塌西城一角,史可法親守的西城,也在次日便被攻破。
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