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6部分

在不好向王彥交代。

人說漢朝精神雄健渾厚,崇武尚武,言必稱大漢,整個民族有激昂奮進之氣,這種精神如何形成,其實與統治階層的決策有一定關係。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前漢興隆,後漢傾頹,這是東漢人自己如此認為,可即便是東漢人自己都覺得傾頹的東漢,卻也發生了“十三將士歸玉門”的壯舉。

當年西域都護戊校尉耿恭和己校尉關寵分別被匈奴圍在天山南北兩麓。

漢朝得到訊息後,對於是否救援,便發生了激烈的爭論,反對求援的人認為,西域離中原太遠,通訊不便,朝廷接到訊息時,他們已經被圍多時,況且也就幾百人,等援兵到時,估計骨頭都找不到了,所以沒必要救援。

支援救援司徒鮑昱則竭力請求派出援兵,他面對皇帝和文武百官,說出了在歷史上有名的一段話,至今讀起來,仍蕩氣迴腸:“今使人於危難之地,急而棄之,外則縱蠻夷之暴,內則傷死難之臣。此際若不救之,匈奴如復犯塞為寇,陛下將何以使將?”

意思就是,做人要厚道,當初安排將士到西域戍邊,現在出了問題,就不管他們,這對外是縱容蠻夷的殘暴,對內則寒了將士的心。今天要是不救他們,今後匈奴捲土重來,還有誰為大漢效命?皇帝用什麼驅使將領用命?

漢章帝雖然剛登基,但仍有著滿滿的血性,於是下令救援,將被困西域的耿恭救了出來。

從這件事就可以看出漢朝的精神,以及為什麼漢朝尚武。

現在袁宗第兩萬多人被圍,明軍可以放棄川南和川西,但卻絕不能放棄川東,不管救不救得出來,態度必須要在。

之前從戰略上考慮,何騰蛟擔心孫可望攻下貴陽,斷了四川明軍的退路,所以不敢輕易出兵援川,但現在有機會擺脫孫可望的威脅,讓貴州可以騰出手來,支援四川,何騰蛟不做的話,恐怕王彥會和他翻臉。

至於與孫可望聯合一事,他寫一封手令,也沒有關係。

他不像王彥,如今代表大明朝廷,說話做事都要考慮影響和後果,不能滿嘴放炮,但他不一樣,他只是地方督撫,說的話並不能代表朝廷。

如果王彥不願意接受,可以辦他個辦事不利,稍微處罰就行,再者何某人本來也不是一言九鼎之輩。

張先軫得了何騰蛟的手令,便火速趕回安南衛,這時從黔東趕來的土司人馬已經有四千人。

如果就只有這些人,孫可望發狠或許能夠擊破安南衛,但是貴陽還有兩萬人,他卻沒有把握,況且就算打下來,他五萬人估計也死傷慘重,無法承受明朝接下來的反撲。

看到何騰蛟的手令後,孫可望已經決定撤出貴州,但倒底要不要去佔川南、川西,卻在西軍中引發了熱議。

白文選等人以為他們在四川沒有民意基礎,士紳對西軍十分反感,去了很難立足,況且得罪豪格,也得不償失,不建議去四川。

孫可望野心作祟,卻不願意就此返回雲南,這次金軍與明軍交鋒,對於西軍來說,是個難得的機會,以後恐怕都不會遇到這樣的機遇,他必須珍惜。

雲南人口太少,他不抓住機會,遲早被滅,同與明朝為敵相比,其實同金國為敵,西軍還輕鬆一些。

明朝實力強於金國,明朝要是想滅他,是有可能的,但金國要滅他,卻不太現實。

此時,金軍主力還在川東圍攻合州,在佛圖關阻擊王得仁,沒有那麼多精力顧忌川南和川西。

他一旦從貴州退走,貴州明軍必然進入川東,豪格就算贏了,也不會輕鬆,川南、川西雖有毒,但只要明軍與豪格在川東鬥上一段時間,他便有機會吃下兩地,迅速壯大實力。

第914章階層對立

孫可望的大西與明朝和金國,在政權結構上有很大不同。

明朝和金國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由士紳和貴族掌握的政權,而大西則是一群泥腿子。

孫可望在雲南的改革,嚴重打擊了士紳,使他透過掠奪士紳財富自肥之際,也獲得了底層民眾的支援,實力迅速壯大。

在孫可望看來,他實力發展最大的瓶頸就是人口。

張獻忠在四川殺了不少讀書人,也滅了不少豪族,所以西軍並不受四川人士紳的歡迎,白文選等人擔心的並沒有錯。

不過孫可望現在依靠的並不是士紳,士紳只是少數人,他要發動是底層民眾,大西在本質上還是一個農民政權。

歷史上孫可望依靠雲貴兩個窮省能養二十萬兵,主要也是因為他打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