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兵練出來,才能得到獎賞。
王彥要的是六萬精騎,而不是一兩千特別厲害的騎兵,這就需要明將與降將們多多交流經驗。
聽王彥說完,秦尚行、趙慎寬等人不禁互看了眼,然後又扭頭看了看譚泰等人,最後齊齊抱拳。
王彥見此微微一笑,“孤,就說這麼多!你們訓練騎兵,有什麼想法和要求,可以趁著孤在,趕快說出來,只要是孤能做到的,孤回南京之後,都會想法幫你們去辦!”
說著王彥伸了伸手,示意他們在兩側坐下。
“殿下,卑職有話要說!”眾人在兩側坐下,張存仁留在中間行禮說道。
王彥微微一笑,語氣平和的說道:“張將軍深知明、清兩軍的特點,有什麼意見可以直接說出來!”
張存仁原是明朝副將,後隨著祖大壽降清,王彥說他熟悉明、清兩軍的特點,完全沒有錯。他了解關寧鐵騎又瞭解清軍八旗,確實能為明軍訓練騎兵提供很多東西。
“殿下,卑職認為明軍有明軍的特點,也不一定要完全學些八旗的東西!”張存仁拱手說道。
他這一開口,就吸引了王彥的注意,連下面的明軍將領都向他看來。
從理智上講,明軍騎兵確實比不過滿洲八旗,所以明軍將領,就算口頭上不承認,在訓練上也有意向八旗靠攏。
畢竟八旗騎兵精銳,他們自然要向強者學習,連王彥也是這麼認為,因而張存仁說出這話,等於打破了他的固有觀念,讓他思維跳脫出來,立刻就把他吸引。
人最怕思維禁錮,王彥來了興趣,當即問道:“張將軍有什麼想法,說出來聽一聽!”
張存仁其實早有想法要說,只是因為之前一直受到排擠,給秦尚行等人提了,他們也不願意聽,現在王彥感興趣,他立時精神一振,“殿下,卑職認為滿洲八旗和蒙古八旗善於騎射,這與他們的生存環境有關係,滿人和蒙古人從小就善於射獵,這點我們中原人根本無法相比,就是再訓練,在騎射的技法上也不可能超過他們。”
張存仁說的是實情,人家玩弓騎馬十多年,明軍訓練個幾年憑什麼趕上他們?他說的是大實話,可是落在眾多將領耳中,卻很刺耳,有的人甚至怒目而視,那眼神分明是問他,“你什麼意思?是說我們永遠也比不過八旗麼?”
王彥也臉色微沉,不過卻催促道:“你繼續說!”
張存仁得了鼓勵,於是接著道:“卑職認為,我朝訓練騎兵,不一定要練什麼騎射,射箭本就不容易,騎射就更加困難,而且耗費了時間,還比不上八旗”
“騎兵不練騎射練什麼?”張存仁正說著,下面明將郭把牌,直接打斷了他的話語。
下面的驕兵悍將們,也多聽不進去意見。
王彥見此皺了下眉頭,慍聲道:“聽張將軍說完!”
張存仁感激的給王彥拱了下手,才繼續說道:“卑職不是說完全不練,只是覺得沒有必要花費太多功夫。殿下的五忠軍,有個特點,就是軍法森嚴,卑職覺得我朝騎兵不用太強調個人的騎射功夫,而因該強調集體作戰的能力,完善編制和軍紀,使得馬軍能反覆衝鋒,潰散之後亦能迅速集結。至於個人戰力方面,卑職以為可以透過器械來進行彌補,像工部為騎兵打造的胸甲,就基本能免疫清軍弓箭的殺傷。”
說道這裡,張存仁再次拱手,“卑職以為朝廷可以為馬軍研究更多的新器械,比如三眼銃,如果效能可以加強,那卑職認為馬軍使用火器,要比學八旗用弓要方便許多。因而卑職以為,我朝訓練馬軍,因該突出自身的特點,而沒必要一定按照八旗的戰法來練!”
王彥最善於納言,他聽後思索片刻,便不禁頻頻點頭,只學習別人,便無法超越別人,明軍確實因該要突出自身的特點,不過冒然改變整隻軍隊的訓練方法,也不太現實。
“張將軍這個建議,孤認為因該得到重視。”王彥沉思了一會兒,頷首說道:“這樣吧,調出五千騎,交給張將軍訓練,明年秋操時,與其他馬軍一較高下,如果拔得頭籌,朝廷必有重賞,今後騎兵也就這麼練。”
王彥這麼說,其它將領就算有意見,也說不出來,唯有苦練兵馬,來年一較高下。
用事實說話,這幾乎已經成為了明軍的傳統,瞎吵吵,不如比鬥一場,這種風氣也延續到政務上,明朝許多革新,基本都是先選一地試行,有效果便全國推廣,這也是王彥施政的一個特點。
說著王彥笑了笑,“至於騎兵的器械,孤會委託工部學堂,進行研製,不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