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5部分

須推遲了。對於攻楚,還是伐蜀,諸位怎麼看?”

多爾袞對於豪格,心情十分複雜,他希望大清兵能輕鬆擊敗張獻忠,又不想豪格太過順利,但當豪格真的不順利了,他又開始為大清擔心起來。

作為滿清實際上的掌控者,多爾袞對於天下大勢的此消彼長,非常的敏感,他敏銳的察覺了八旗實力的下降,所以開始推行以漢制漢的策略,並加強清廷佔領地區的思想控制,清洗內部的不穩定因素。

清廷入關之初,幾路兵馬四處出擊,每路都勢如破竹,但到順治三年便開始不走運起來。

這些不走運集合在一起,讓多爾袞知道,現在清兵再也不能像入關之初那樣大殺四方,清兵無論想打楚地還是蜀中,都需要集中絕對優勢,才有全勝的把握。

入關三年之後,多爾袞不得不對清廷的戰略,進行調整,從全面進攻,改為重點進攻,這也就是他讓朝臣們討論,“攻楚”,“伐蜀”的原因。

詹霸這些天來一直忙於南黨案,聽了多爾袞的話語,才知道那天馮銓送來的原來是這樣的訊息。

“攝政王,臣弟以為,首當攻楚。張逆,流賊爾,不足為慮,隆武才是大清心腹之患。且荊楚一地,乃天下之腹,向北可威脅河洛,向東可震懾江寧,此地不下,江南幾十萬兵馬就不敢亂動,臣弟以為首當攻楚地!”

多鐸自入關之初,領兵南下之後,就一直沒有參與到明清的大戰之中,但他心裡其實十分渴望與王彥再次交手,眼下清軍年輕一輩之中,博洛、勒克德渾的表現不盡人意,老一輩的多鐸便出來再次掌握兵權。

在他看來,蜀地就算打下來,也是豪格居首功,攻打楚地,卻極有可能由他掛帥,所以無論是趨於自身利益,還是他想和王彥再次交手,他都會選擇攻打楚地。

“攝政王,臣以為當伐蜀!”多鐸剛說完,正黃旗大臣索尼便出言反對道:“自古攻滅南朝,無不先伐蜀地,佔據上游,然後順流而下。晉滅蜀而吞東吳,元攻川而亡南宋,自古皆然。豫親王先攻楚地,以下攻上,實為不智也。”

當初皇太極駕崩,豪格與多爾袞爭位,兩黃旗是支援豪格的一派,索尼自然希望先幫豪格打下蜀地。

“一派胡言,勢有緩急,蜀中之地打進去難,打出來同樣很難,張逆坐困蜀中,能有什麼作為?”多鐸立馬反駁道:“張逆之勢,緩也!而楚地之勢,甚急!一旦順流而下,佔據江寧,讓南蠻奪取故都,南人必定士氣大振,則今後再難制也。”

“非也~”索尼也連忙駁道:“楚地之勢甚急不假,但豫親王打算怎麼攻打?此前勒克德渾十萬人馬入楚被打得大敗,此後英親王、平西王又率十萬人從河洛之地殺入鍔北,勒克德渾六萬多人扼守重鎮武昌,卻任然失敗,足見楚地難打。攻蜀則不然,眼下肅親王已經取得了優勢,朝廷只要再派些兵馬就可以鼎定蜀地,此先易後難也。而蜀地一得,楚地被我大清兵三面包圍,豈有不勝之理?”

多鐸聞語,卻暴怒道:“勒克德渾無能之輩,豈能和本王相比~”

多爾袞從情感上也傾向於攻楚,但楚地卻不是那麼好打,縱觀歷史,欲滅南朝,必先取川,川地一得,就可以迂迴其後,同時也可以阻止南明勢力,繼續退到西南。

“你二人不要爭吵,且先退下。”多爾袞拿不定主意,看向洪承疇道:“洪卿總督江南,直面楚地,對與攻楚還是伐蜀怎麼看?”

洪承疇聽多爾袞詢問,連忙急步走到大殿中央,跪下答道:“回稟攝政王,奴才以為當先伐蜀。”

多鐸聞言,頓時怒目而視,多爾袞則微微一愣,然後冷聲問道:“為什麼這麼說?”

“回稟攝政王,如今楚贛之地,連成一體,明軍只要守住漢水,長江,贛江,我大清兵就少了三成勝算,此外江南一地,太湖與四明山中,活動著大批逆匪,東海之上還有舟山明軍,一但江南清軍去攻楚地,逆匪必然再次聯合舟山明軍,興風作浪。如此我大清兵勝算又失兩成,攻楚之事,就只在五五之數,奴才以為我大清不用冒這樣的風險。不如先伐十拿九穩的蜀地,而奴才在江南先把逆匪剿滅,再將已經廢棄的水師練起來,等打下蜀地之後,再三面攻楚,則我大清兵必勝也。”

(感謝少子楓的月票,求包養哦)

第406章訓練新卒

自隆武朝廷遷入廣州之後,加上清兵進駐福建,廣南之地就成了新的抗清中心,許多心懷漢室計程車紳義士,朝廷退到哪裡,他們便跟到哪裡,也陸陸續續渡海而來。

與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