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趕出福建,光復全閩。
一部分投清不久的官員,也出現反覆之態,開始與南明在福建的細作接觸,為王彥和鄭成功提供了不少情報。
王彥並沒有趁機光復全閩的能力,河谷一戰他死傷萬人,大軍已經傷了元氣,所以他在從投降清廷的漢官處得到了博洛調滿達海回師福州之後,王彥已經達到了戰略目的,再加上此時糧草已經不足,大軍遂即退回贛南,他留下金聲恆又向萬元吉借了點糧草,便攜聖駕前往廣東。
九月底,廣州城外,唐王與蘇觀生領著百官出城十里,在長亭相迎,他們從上午等到下午太陽落山快要落山,卻還是沒有等來聖駕。
這時一名文官踮起腳來,向遠處眺望,見天際出現了一條紅線,頓時喜道:“殿下,閣老,楚國公和聖駕到了~”
一眾官員聞言,果然見一支人馬,綿延而來,前面的騎兵開道,旌旗獵獵,於是連忙整理自身官袍,耐心等候。
大約一炷香後,大軍來到長亭之外,王彥一馬當先,他直接來到亭外,一眾官員連忙見禮,蘇觀生迎上,“國公一路辛苦,不知陛下何在?”
王彥臉上卻是一臉寒霜,他直接翻身下馬,將蘇觀生拉到一旁,並沒有回答,而是帶著責問的語氣道:“蘇閣老到底怎麼回事?兩廣之地怎麼一下多出兩個監國,你們還嫌這天下不夠亂嗎?”
蘇觀生微微一愣,連忙解釋道:“唐王監國之事,乃情非得已,事實所迫也。當初清兵圍攻甚急,廣州只有擁立唐王,才能穩定人心。現在陛下歸來,唐王殿下已經決定退位歸藩,想必陛下也不會責怪,國公不必擔心。”
王彥臉色卻不見好轉,“那肇慶呢?左閣部不是大半個月前,就給廣州發來陛下平安的諭旨了嗎?怎麼肇慶還在以監國的名義四處發部旨意。?”
蘇觀生臉上一陣冷笑,“訊息我收到了,不過被派往肇慶和廣西的使者都被本堂攔了下來,肇慶那邊現在應該還不知道,陛下的訊息。”
王彥眉頭一皺,臉色大變道:“閣老糊塗啊~此事這樣脫下去,桂王就是想退位歸藩,下面的支持者也不會同意,到時又是一場同姓之爭。”
“非也~眼前情事與唐魯之爭卻大不相同。”蘇觀生搖了搖頭,顯然不同意王彥的看法,“本堂仔細看了國公的書信,眼下朝廷掌控湖廣、江西、廣東三地,遠非陛下剛剛登極時可比,魯王和陛下爭,是當時朝廷不夠強大,但現在朝廷直接控制的兵馬不下二十萬,正當掃除不臣,消滅隱患。本堂這麼做,也是為了讓陛下下定決心,徹底剪出那些對陛下不忠的勢力。”
王彥聽得心裡一陣惱火,“閣老將事情想的太簡單了,桂王是神宗子孫,影響力實在太大,他以監國之名釋出詔書,許官許爵,必然會引起朝廷混亂~”
王彥還有一件事沒說,他也收到了桂藩的詔書,居然封他為衡陽郡王,那何騰蛟等人肯定也會收到,他能不動心,但他的部下和其它地方大員呢?
(感謝滋野三郎末裔的贈送,感謝愛看暗暗暗暗的打賞)
第384章隆武帝移駐廣州城
蘇觀生在隆武訊息不明之時,為了大局考慮,選擇支援桂藩為監國,但清兵未至,桂藩先逃,棄民不顧的行為,卻傷了蘇觀生的心,等到廣州擊退清兵之後,桂王又返回肇慶,要求廣州奉其為正朔,就使得蘇觀生心裡生出一股厭惡。
蘇觀生非科舉正途出生,沒有進士功名,與那些科舉正途的老牌官員,往往無法打成一片,之前他歸附桂王之時,桂王屬下的呂大器,丁魁楚便都看不起他這個監生,這讓他本身對所謂的正途、血統也非常反感。
隆武皇帝在南明諸多藩王之中,無疑是最像中興之主的存在,但他有個致命的缺點,就是血統太過稀疏,用比較直觀的話來講,就是往上追溯八代,他的直系祖先才是朱元章的第二十三子朱。
隆武在血統上,比自稱中山郡王之後的劉備強不了多少,像隆武這樣的在籍宗藩,崇禎年間以達二十餘萬人,隆武雖然繼承唐藩之位,但在封建禮法上,完全不具備繼承皇位的合法性,這也是唐魯之爭的重要起因。
萬曆年間,神宗欲立老福王為太子,與文官系統爭鬥十多年,最後還是妥協,可見封建統序問題,早以深入人心,觀念很難改變。
隆武登基之後,自知自身血統無法服眾,所以一直想法穩住桂藩,當初曾皇后尚未誕下皇太子時,隆武就多次向桂藩表示,“此永明王(朱由榔)之天下也。永明,神宗嫡孫,正統所繫。朕無子,後當屬諸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