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名振站起身來,稟報道:“啟稟監國,這一戰,我振武軍擋住了金軍的進攻,但自身損失也十分慘重,陣亡將士不下一萬餘人,阮美、秦翼明戰死。”
王彥聽說折了一個從二品,一個三品,心裡一沉,沉默了一會兒道:“孤王會讓禮部給予追封,讓兵部給予其子嗣贈蔭。”
張名振拱手謝過,然後才繼續彙報,“孟喬芳在大軍潰敗之後,已然率先渡過渭水,並燒燬了浮橋。現在渭水南岸,留下唐通等金將與三四萬潰軍,被包圍於河岸邊,等待監國裁決。”
唐通之前把明朝派去招降的使者,解押到長安,向金國朝廷表了忠心。當時他應該不會想到眼下的結局。
王彥冷笑了一聲,不過他並不打算因為這事,便趕盡殺絕。眼下金國已然大敗,多造殺戮,並不利於明朝在關中的統治。
在這裡明朝本來就沒什麼民心,現在多殺一人,就多一戶人家對明朝怨恨,這不是王彥願意看見的。
當下王彥沉聲道:“孤王同樣修書一封,張都督將書信送給唐通,他願意投降,那就留他性命,要是不願意投降,那就儘快徹底擊潰南岸的潰兵。”
“臣領命!”張名振一抱拳,然後退到一邊。
這時劉芳亮有些懊惱的站了起來,低頭行禮道:“啟稟監國,臣往北追殺豪格,沿途斬殺王進寶、遏必隆等金將,一直追到渭水南岸,將要活捉豪格是,不想索尼忽然殺出,最終救走了豪格。”
“讓豪格跑呢?”王彥微微皺眉,心中有些不快。
金國現在雖然大敗,損失了十多萬兵馬,但是逃走的人也不少。豪格不除,這就意味著,戰事短時間內還不會結束。
這讓王彥一陣頭疼,留守南京的大學士吳晉錫,已經第三次詢問戰事進展如何。他雖沒有明著催王彥,也沒有叫停戰事,但是從言語間,可以看出來,明朝厭戰的情緒**,南京朝廷和民間都不想打了。
“豪格帶走了多少兵馬?”王彥沉聲問道。
“就一條小船,不會超過十人!”劉芳亮感受到王彥不悅,小聲回道。
王彥手指在桌上敲了幾下,忽然揮手道:“劉芳亮,你儘快渡河,追擊豪格和孟喬芳,不能讓他們收攏敗軍。這次不要再出差錯!”
說完王彥不待他回話,便站起身來,揮手道:“其餘諸將,抓緊收拾收拾,明日隨孤王直奔長安!”
“諾,臣等領命!”眾將齊齊抱拳,恭送王彥。
王彥掃視眾人一眼,點了點頭,便退入內堂,他還有許多事情要做,吩咐完了就得去處理,不能浪費時間。
眼下大勝,必須趁此機會,痛打落水狗,他除了要寫招降書信外,還得讓人監押俘虜,並向洛陽和南京報捷,讓朝廷和內閣再多給他一點時間,否則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不趁著這次機會,將關中的問題解決,給金國喘息之機,那關中的問題,可能將會拖上幾年,他也無法在關中推行休養生息的策略。
(感謝淮北張蘊奇的打賞,感謝大家的月票,推薦,訂閱。)
第1399章招降金將
天漸漸亮了,一輪紅日緩緩升起,驪山東面的天空一片赤紅。
沉睡過去的金軍,感受到身上的溫暖,慢慢睜開雙眼,士卒看著紅日東昇,內心卻沒有被朝陽溫暖,山頂死寂一片。
李本深輕裝急進,趕來南面支援,士卒身上就掛一壺水,一點乾糧,昨夜已然吃得精光,現在士卒怎麼能不絕望。
山腳下,明軍士卒建起了簡易的柵欄,持銃的火銃手,抬銃對準山頭,大隊士卒持矛沿著山腳巡視,將驪山圍得水洩不通。
王屏藩站在一塊石頭上,看著山下的明軍,見炊煙裊裊,扭頭走向山頂,來到李本深的身邊。
“李軍門,我們守著驪山,已經沒有意義,我看山下明軍正在造飯,不如等他們吃飯時,衝下山去,看能否突圍!”王屏藩乾裂著嘴唇,坐到李本深旁邊說道。
李本深正擦著手裡的寶刀,聞語並未回答,而是扭頭看了看周圍,遍地都是神情木然,或躺或臥的金軍士卒,已經毫無士氣可言。這樣計程車卒,還能衝出重圍麼?李本深心存懷疑,已經沒有自信,不過他們現在的處境與馬謖無異,在山上只能等死,李本深嘆了口氣,還是同意的點了點頭,“好吧!衝一次試試!”
天已經亮了,臨潼附近的銃炮聲響到後半夜時,便停歇下來。此時周圍已經沒有火炮聲傳來,而山下的明軍安靜的造飯,完全不防禦背面,這就說明金軍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