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號炮,讓張有德和哨騎攻擊清軍炮陣!”
此時王彥一咬牙,便做出了他的判斷,不過他派出的不是王士的騎兵,而是埋伏在另一側的兩千步軍,以及遊弋在戰場附近的一百多名哨騎。
“嘭嘭~嘭~”
山頂上三聲號炮響起,埋伏在清軍右側密林之中的兩千明軍,頓時突然殺出,遠處遊弋的明軍哨騎,也衝過來騷擾。
這時清軍的一部分敗兵已經退了回來,而一部分卻還在往回走,張有德領著兩千明軍瞬間就衝入他們之中,使得剛欲派騎兵攔截的耿仲明不得不先命人發號令,讓潰兵不要衝擊炮隊,否則立斬不赦。
面對突然殺出的明軍步軍,耿仲明臉上露出一絲得意之色,沒想到他停下炮擊之舉,卻引出了明軍的伏兵。
從戰場局勢來看,這支明軍明顯是為了等他全軍壓上來之後,或偷襲他的中軍,或偷襲大軍後背之用,但現在王彥卻用了出來,那便證明,王彥在炮擊之下已經沒有別的手段,同時也證明只要火炮在轟開幾道缺口,那他想要衝入其中,便不會太難。
這時他一面從中軍中調出四千步軍,將潰兵和突襲的明軍擋在清軍大隊之外,一面命火炮接著轟擊,但就在這時,山坡上的明軍車陣卻運動起來。
明軍四個車營在山包上圍了一個圈,本來面對清兵的那個車營已經在剛才的戰鬥中損失不小,被火炮砸出了一道道缺口,但這時明軍的戰車卻在騾馬的牽引下,轉了半圈,原本被打傷的車營卻轉到了側面,一個齊裝滿員的車營又到了清軍的正面來。
耿仲明見此,心裡卻是一驚,就像王彥不能讓綠營兵恢復戰力一樣,他也不能看著經歷了兩次攻打,被火炮砸開數道缺口的車營,從容到側面修整連線。
這時他看了看被四千清兵擋在外面的明軍伏兵,又看了看陸續歸隊的綠營敗軍,心裡覺得王彥已經沒有後手,隨即連忙讓人打白旗,令右翼的七千五百名漢八旗,繞過正面,去攻擊欲休整的車營。
同時中軍中剩下的四千未曾參戰的步卒,以及左翼的兩千多綠營騎兵,也被統統派出,一舉壓向戰場。
一時間上萬匹戰馬奔騰,聲若奔雷,動搖大地。
王彥見此,卻不驚反喜,“大事成矣!”
耿仲明沒有看見,在車營轉動方向之後,他命騎兵攻擊的方向上,一輛輛蓋著黑布的車輛卻被推了出來,此外還有一個個大桶狀的物體也被抬上戰車。
這時明軍士兵將它們紛紛對準繞過來攻擊的清軍騎兵,這些武器,居然是一窩蜂和百虎齊奔箭。
第211章大勝
明《武備志》中有關火箭的描述:“木桶箭貯神機箭三十二枚,名曰一窩蜂,可射三百步。”?
“一窩蜂”是個形象的名字,類似於現代的多管火箭炮,一具發射器中帶有多發火箭彈。
大明《武備志》記載了十幾種多發齊射火箭。其中,有一次發射二十支的“火龍箭”,一次發射三十二支的“一窩蜂”,一次發射一百支的“百虎齊奔箭”等。
這些火箭,都是裝在一個筒形容器內,把各支火箭的藥線連在一根匯流排上。
作戰時常並架數十桶至百桶,“匯流排一燃,眾矢齊發,龍腹內裝火箭數支。勢若雷霆之擊,莫敢當其鋒者”。
《明史稿》載:“天順八年,延綏參將房能言麓川破敵,用火器曰九龍筒,一線然則九箭齊發。”?《明實錄》記載,建文二年,燕王朱棣與建文帝戰於白溝河,曾使用過“一窩蜂”。
壬辰戰爭中,明軍亦曾大量使用火箭、火銃、火炮,給予日軍以極大殺傷。
這些火箭傳入朝鮮,則被朝鮮仿製,並命名為神機箭。
這一次,王彥入楚,所攜帶的就是,能射三百步,擁有三十二之火箭的一窩蜂,以及同樣能射三百步,擁有一百支火箭的百虎齊奔箭。
這時在耿仲明的號令之下,四千綠營衝擊明軍正面,兩千多綠營騎兵,衝擊明軍左面,此二路為牽制之用,真正的主力則是馳騁過來,欲攻擊明軍右面的七千五百名八旗精銳。
戰場上,明軍兩千步軍被清兵四千步卒攔住,清軍三路齊出,去攻擊小山包上的明軍車營,在耿仲明身邊的就只剩下剛剛敗下陣來的兩支綠營。
此時對於耿仲明來說,能否取勝的關鍵,就是八旗兵能否突破右面車營,衝入車陣之內。
正黃旗是他手中的王牌,入關以來所向披靡,耿仲明對突破車陣,顯得信心十足。
這時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