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一道,三道城牆像波浪一樣,一道比一道高,我們就算攻上第一道城牆,第二道上的敵軍也可以居高臨下的射殺我們,輕鬆奪回城牆!”
劉文秀仔細看了城堡一眼,指著牆道:“你們看,這城牆還有一定斜角,怕是炮彈打到上面,大多會跳起來!”眾人看去,果然見城牆有個斜坡,這樣的結構,炮彈打上去很容易被彈開。
在眾人觀看時,劉文秀卻又指著一處,接著說道:“還有這條溝,這些紅毛鬼成精了吧!”
稜堡中的稜角和波浪型城牆,特別強調只對防守者單方有利,它讓攻擊方難攻難守,讓防禦者易守易攻,就算第一道牆被佔據,也能輕鬆奪回,攻擊方越推進越容易受到多方威脅和內外多層交叉火力的打擊。
眼下這座六角三層稜堡。六個伸出的尖角,能保證每一個凹面上都有三個方向的火力交織,三層城牆從外向內逐次拔高,又能使得明軍即便登上第一道牆,也會被第二道牆和主堡的敵軍射殺。
中國從很久以前開始,城牆上也有敵臺、馬面這些伸出城牆的凸起之處,但是並沒有做到西方這麼極致。
西方的稜堡,大明朝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經接觸,孫元化、徐光啟十分推崇西方的稜堡,明朝也在遼東仿築“萬敵臺”,寧遠堡據說按著稜堡來改造,但稜堡造價極高,大明卻沒有錢,所以稜堡雖好,但並未在明朝推廣。
李定國聽著眾人的話語,不禁沉默下來,除了眾人說的之外,還有一點,那就是荷蘭人的大炮架在高處,要比明軍打得遠,明軍很難架炮轟城,甚至接近山腳前就必須付出極大的傷亡。
這種據說是遠端攻城重炮出現前,被認為“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