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揚州府伸入大海的半島上,雖是死地,但海上是魯王的地盤,萬一戰敗,他可以選擇退入大海。
西面的金聲桓和衡陽藩都離他太遠,只有魯王有可能給他幫助,所以他只能投靠魯王,而為了與明朝舊官紳合流,他有意與內部的白蓮教分清界限,將裴守政和聖女支往了淮安一帶,以換取魯王政權的接納。
其實他不這麼做,魯王也會興高采烈的接納他,魯王地少人寡,實力一直髮展不起來,現在能得到這麼一支人馬,在江北得到幾縣之地,簡直睡覺都要笑醒。
這次謝遷攻打南通,魯王亦派遣水師,在崇明島遙相呼應。
南通是清軍在江北的一個重要據點,主要就是為了防備崇明的魯王軍襲擾內地,因而駐兵一萬,由清將正紅旗劉清泰統帥,城中糧草、器械、銀錢都頗為充足,謝遷垂涎已久。
謝遷十萬大軍駐紮在如皋縣南面的曠野裡,簡易的營帳綿延十幾裡,聲勢浩大,一杆高高的大纛旗,中間一個巨大的“明”字,左邊一條小字書“高苑候謝”,這是謝遷的大旗。
魯王平白得了這麼多人馬,爵位什麼的也是捨得,別說侯爵,就算謝遷要求封公,也不是問題。金印赦書早已送來,沒有半點拖延。
在大營中間一頂佔地半畝的大帳內,謝遷站在一副地圖前有些出神,旁邊站著軍師趙束鄉,正是有他的謀劃,謝遷才能從山東殺入兩淮,坐擁數城,擁兵二十萬,才能從流寇變成大明侯爵。
與所有的流寇,亂匪一樣,謝遷最大的問題就是隊伍擴衝太快,沒有穩定的後勤供給,導致只能搶奪民糧,軍紀渙散,戰力低下,還要被地方豪強和普通百姓敵視,所以趙束鄉一直在謀劃他轉型,趁著和魯王搭上線,打下南通後,收斂軍紀,從流寇變成官軍。
謝遷也接受趙束鄉的勸說,為了長遠打算,他確實需要轉變,否則難成大事,但轉變卻需要時間,滿清未必會給他這個機會。
“本帥得到訊息,清兵掃清了外圍的幾支人馬,多鐸已經在揚州集結四萬大軍,從東面逼向泰縣,馬光輝、河洛會也在淮安準備了三萬大軍,從北面掃蕩過來,看來是準備將我們趕入大海啊!”
謝遷顯得有些焦慮,他一步步走到現在,從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理想,到被魯監國封為高苑候,其中並不容易。
他心中十分清楚魯王之所以這麼大方,完全是因為他在陸地上佔了五個縣,有十多萬人馬,如果敗入大海,恐怕他侯爺的位子便做不牢了。
雖說這魯王封的侯爵沒有隆武朝的值錢,但他還是想坐得久一點。
趙束鄉之前在東臺等沿海地帶,組織流民曬鹽,給流民準備種子,好在春種時播種,好讓整個義軍有轉型的基礎,他昨天才剛趕到如皋,對於清兵進攻,他早有預料,心中多少有些想法:“清兵剿滅了外維義軍,肯定會對我們動手,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侯爺也不必焦慮。”
不焦慮怎麼可能,謝遷很有自知之明,“本帥雖然號稱二十萬,但實際是什麼情況,軍師又不是不知道,怎麼能不急呢?”
趙束鄉想了想,“眼下,侯爺唯有先打下南通,拔掉這顆釘子,獲取一些糧草,然後背靠崇明島,依靠魯王殿下的支援,層層設防,逐城守衛,堅持到朝廷攻打江南。如果侯爺堅持住了,就是天大的功勞,萬一守不住,那也就只有退守崇明瞭。”
謝遷聽了臉上帶著疑惑,“朝廷不是要與清廷議和了嗎?”
趙束鄉冷笑一聲,“若真能議和,多鐸早就收兵回淮北了,他豈會如此賣力的為大明去剿滅外圍的義軍,至於那些流民直接驅過河便是,用得著洪承疇發糧安置麼?”
謝遷瞬間反應過來,“那朝廷豈不是中了清廷的計策!”
趙束鄉嘆氣道:“應該是清廷想要拖延決戰的時間,先穩定內部,但這件事情我覺得脫不了多久,近期便會暴露,到時後朝野上下群情激奮,必然發兵報復。那時便是侯爺的機會!”
謝遷點了點頭,他也沒有別的選擇,總不能現在就跑到島上去,他微微沉吟,“好!那本帥就先拔南通,在回頭與多鐸拼命,看是他先把本帥趕入大海,還是本帥筋骨硬,崩壞他的門牙!”
趙束鄉想了一下,補充道:“除此之外,侯爺最好派人往西面求金督鎮、衡陽藩進行支援!”
第685章魯監國三入長江
南通位於長江入海口的北岸,東抵黃海,南望長江,與上海、蘇州燈火相邀,西、北與泰州、鹽城接壤,“據江海之會、扼南北之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