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中。我決定不能你們怎能想,我都遵從父王的遺願,歸順大明,抗擊清兵。”
張獻忠棄守成都率部轉戰時,曾給四人留下一個“政治遺囑”:“我死,爾急歸明,毋為不義。”可見最後,張獻忠站在了民族大義一邊,覺悟要比李自成高上許多。
孫可望聽了,臉色變了變,他看向艾能奇道:“能奇,你怎麼想?”
“我聽大哥的!”
孫可望欣慰的點了點頭,沉默片刻道:“我不能讓大西就這麼完了,留下來只會被王彥藉機會消耗,他會派我們上最危險的戰場,直到西軍死的一個都不剩。你們別看高一功、袁宗第看起來很風光,但他們的兵都是王彥所招,餉也是王彥所發,軍隊完全控制在王彥之手,王彥想什麼時候動他們,不過一句話而已。”
劉文秀皺了皺眉,“大哥不願接受改編,那有什麼打算?這樣拖著,下次攻山肯定還是我們打頭陣。”
孫可望再次將杯中之物一飲而盡,“我決定脫離明軍,去雲南,你們誰跟我?”
“去雲南?”幾人感到驚訝。
孫可望解釋道:“崇禎十一年時,我們受撫於湖廣谷城,期間與雲南石屏將領龍在田關係密切,父王還拜其為義父。如今雲南沙定洲做亂,明朝鞭長莫及,我帶領人馬前往此處,當有一番作為。你們是走是留我不管,但我要走,以及願意跟我走的人,你們也不要阻攔。怎麼樣?”
感謝藍i玉的月票
第533章挖壕掘城
帳內李定國三人聽了孫可望的話語,心中還算認可。
如今明朝勢力逐漸復興,北面清廷依然強大,都不是西軍能惹得起,唯有南面的土司是群軟柿子,足夠他們捏一捏,但仔細想來,即便孫可望能在雲南打出一片天地,那又怎麼樣呢?明朝豈會長期坐視雲南不管?
劉文秀皺眉道:“大哥,雲南之地,確實有熟悉之人可以引路,而且大明短時間內沒有精力顧及,但是隻要明朝局勢稍微穩定,必然不會容忍雲南繼續混亂,那時候大哥即便打下了一番基業,能以一省之力對抗大明?”
孫可望並不反駁,從道理上講確實是這樣,但他心中卻有他的想法,“唐有南詔,宋有大理,雲南一地交通閉塞,足以割據自雄。如今天下之勢,尚不明朗,明廷為清軍牽制,無力征討雲南,便是我的機會。退一步說,就算今後明朝真的中興,大舉來攻,我也並非無路可走。其一可以仿朝鮮、交趾之例,稱臣納貢,願為中原屬國。其二可以舉地獻投,取代沐王府來個世鎮雲南。而就算前兩條,明朝都不準,我於處境不利時,還能南侵東籲國,明朝總不能追出國外吧。”
聽他說完,李定國等人對於孫可望的想法多以知曉,他心中依然野心勃勃,要做亂世梟雄,他為的其實也並不是什麼延續大西,而是為了他自己的野心。
大西政權是流賊出身,最早是陝西地區貧瘠的十八家山寨,因為活不下之後揭竿而起。
他們作為赤貧勢力的代表,天然的與士紳階層為敵,所吸引的自然是活不下去的農民,被赤貧階層在政治上寄託了希望。
流民、草莽階層投靠大西,那是想透過大西來實現重新分配土地,打倒舊權貴自身成為新權貴的理想。
孫可望明白,如今天下間最大的矛盾,已經從沒飯吃的農民與士紳地主之間的矛盾,轉變成了漢族與關外胡虜之間的矛盾。
這個時候,因為時事的變化,大西打擊地主分配土地在天下已經沒有市場,他要實現自己的野心,只有遠離紛爭,前往偏遠的雲南,而他一但遠離天下,大西身上寄託著的赤貧階層重新劃分利益的政治理想,也就不存在了,大西也就不是大西了。
劉文秀與李定國對視一眼,沉默半響後,劉文秀嘆氣道:“大哥既然已經深思熟慮,看在昔日的情分上,我也不向王相公告發,誰願意跟隨,都悉聽尊便吧。”
“一己之私,於天下無益。”一旁的李定國則直接站起身來,他和孫可望不同,孫可望是有野心的梟雄,而他更多是想結束這個亂世。他一語道破了孫可望的行為,便徑直往帳外走去。
是夜,孫可望召集西軍中的心腹骨幹,進行商議,竟有大半將領願意與他隨行。
當然這也不怪,孫可望四人作為大西國四王,王彥只給了一個伯爵,其他西軍諸將的待遇就更不要提了,他們心中自然也並不滿意。
另一邊,王彥完全沒有料到孫可望會有出走的打算,他只給孫可望一個伯爵,也有他的原因。
當初十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