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出任德國總理。在中德軍事合作領域,阿道夫·希特勒與蔣介石政府驅逐蘇聯軍事顧問、與蘇聯交惡、發動四一二事變、堅決反*共的立場非常合拍,同時中國蘊藏的稀土資源和廣闊的工業品市場,也正是德國復興的重要便利條件,而且作為蘇聯的鄰國,完全可以作為有效的牽制力量和共同反蘇的政治盟友,加之他上臺之後廢除了凡爾賽條約的種種限制,因此來華德國軍事顧問的級別與規模逐漸提高,由原先帶有遮掩耳目的私人性質而逐漸轉為公開的官方援助。
中德軍事合作因此漸入高潮,不僅雙方簽署了《五年軍事工業發展計劃》,德國開始幫助中國建立軍事工業,並在中國軍事工業尚未建成前向中國提供軍事裝備,而且第四任德國軍事總顧問前德國國防軍總司令漢斯·馮·塞克特上將在協助中國整軍建軍方面,提交《陸軍改革建議書》,提出了以有限的物力財力,首先建立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小型核心示範武裝,再分批分期完成全國60個師的整編,他認為中國有這樣60個師的精銳常備軍就足以應付各種狀況了,這就是國軍30年代60個整編師方案的來源。
因軍費問題第83師第一次整軍計劃沒趕上,這次被列入整軍計劃第二期之列。
鳥槍終於換炮了!
83師補充團全團將士歡呼雀躍。
補充團一個新兵,撫摸著新換裝的德式步槍愛不釋手,方先覺笑著說:會用不?小心走火!
那個新兵樂呵呵地說:團座,這洋玩意就是好!
方先覺道:小日本說咱們中國軍隊還是殖民地的裝備,還是南北非洲的戰術……咱們要爭口氣,好好操練,上了戰場讓他們嚐嚐咱們德械師的厲害!
那個新兵聽到這,立即對方先覺行了一個軍禮:是!團座!
……
德國毛瑟步槍,下沿兒外豁的德式鋼盔,83師在第二次整軍計劃中全部換裝成德式裝備。加上士官多為原第3師第一期接受德式訓練過的舊部,第83師很快成為第十七軍戰力最強悍的部隊,軍長徐庭瑤更是對83師刮目相看,當作寶貝一樣。
1932年8月正在整休、操練的第83師,突然拉到軍委會的命令:第83師向湖北花園、孝感一帶迅速集結待命。
軍令如山,83師各部集合完畢才知委員長要對鄂豫皖根據地的紅軍進行第四次圍剿了。
20世紀初期,在大多數中國人的憧憬中,國民政府的成立應該是一個新時代的標誌,在這個新時代裡,中國將重新統一和富強,經濟富足,國民不再以做中國人為恥辱。然而對封建輪迴的血腥陰影裡誕生的國民政府來說,首先要做的卻是掌握真正的權力。
二次被逼下野的經歷,讓蔣介石加大了對權力的獨*裁。
中原大戰後,蔣介石終於擺平了軍閥內戰,但他同時又多了一塊心病:在他忙於應付軍閥內戰時,共產黨的勢力空前壯大了。共產黨先是在一些邊遠山區另闢革命根據地,接著又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儼然向他的國民政府叫板。這些共產黨平時策反拉攏他的部隊不說,還時不時地用游擊戰術背後給他來個重創。
在蔣介石看來,中國之憂不在日本而在蕭牆之內,他不能再容忍這個";國中之國";的蘇維埃政權了,這就是“攘外必須安內”的由來。
攘外必須安內,表面上看來似乎很合理:外敵入侵,自家兄弟還不團結,不安內,何以攘外?可是話又說回來,自家兄弟相殘,得利的又是誰?
在蘇聯國際共產主義幫助下,1931年共產黨在各地的根據地上紛紛建立了蘇維埃政府,把瑞金定為全國蘇維埃政權的首都。
當時共產黨稱這些根據地為“蘇區”,而蔣介石則稱之為“匪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叫“中國工農紅軍”,簡稱“紅軍”。蔣介石則稱這些游擊隊為“共*匪”,把對共產黨革命根據地的進攻行動稱為“剿匪”。可氣的是:這些“共*匪”躲在山區和他玩起了捉迷藏,他想打時找不著,找到時又打不贏。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5、不相為謀
蔣介石絕不容許出現國中之國。
1932年6月9日,蔣介石在廬山召開湘、鄂、豫、皖、贛五省“剿匪”會議,佈署在全國範圍內對共產黨建立的蘇維埃政權發動第四次“圍剿”。會上還提出了“標本兼施”、“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口號,以軍事與政治相互配合,齊頭並進。對願意歸順國民政府的匪軍既往不咎。
蔣介石親任總司令併兼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