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藥、輔藥之間的君臣佐使。
藥性是否相互衝突,能否相互加成,還有它們所蘊含的靈氣能夠完美的融合,五行又是否衝突等等,這些都必須是要注意到的,即便是有《穹上丹經》的詳細記錄,可是要把這些死板的文字、圖形轉變成實際的煉丹過程,卻是相當的考驗秦之初的智慧。
煉製築基丹所需的靈藥,雖然都是智屏郡主提供給他的,秦之初卻也知道這些靈藥每一份都來之不易,都是需要好好珍惜的,別的不說,浪費一份靈藥,那就意味著有可能少煉製了一枚築基丹,這個損失不可謂不大。
秦之初先用戥子將煉製築基丹所需的靈藥全部稱量出來,這杆戥子是智屏郡主隨同靈藥一起送給他的,其精準度比他原來在寧清縣煉丹時所用的戥子精準了十倍以上,最小的稱量單位為五厘(斤、兩、錢、分、厘)。
這杆戥子對秦之初的幫助是極大的,使得他可以更加精準地把握住各種靈藥的量,避免了搞錯了主藥、輔藥的分量,而導致煉丹失敗的可能。
然後他煉丹爐內外仔細地清理了一遍,確認沒有任何殘留物以及異物的存在。這才把所有的靈藥混合在一起,用清洗過後的研缽研磨成為粉末,加入清冽的泉水,將它們充分攪拌均勻後,倒入到了煉丹爐中。
一切的程式跟他煉製返老還童丹的時候一模一樣,不過秦之初做的卻是格外的認真,不敢有一絲一毫地疏忽。
在煉丹爐的爐壁上鑲嵌上晶石,然後秦之初點燃了爐火,開始煉丹。
秦之初聚精會神地注視著爐火的變化,嚴格地按照《穹上丹經》的記載,調整著文武火。轉眼間,將近一個時辰過去,煉丹爐內先是傳來一股淡淡的藥香,但是在下一個瞬間,藥香馬上轉變成焦糊味。
秦之初還沒有來得及熄滅爐火,煉丹爐的爐膛內就竄出了一股火苗來,那裡面的靈藥受熱不過,竟然著了起來。
費了好大的力氣,秦之初才撲滅了爐膛內的火苗,等他把殘局收拾乾淨的時候,又過去了多半個時辰。第一次煉製築基丹,就這樣稀裡糊塗地失敗了。
秦之初沒有急著煉製第二爐築基丹,而是仔細地回想著第一次煉製築基丹的經過,把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細節都和《穹上丹經》上的記載進行著對比。
這一對比,還真讓他發現了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就是《穹上丹經》的記錄都是建立在一個基礎之上,就是煉丹爐、靈藥、鑲嵌在爐壁上的晶石等,都是上等品質,而秦之初所用的煉丹爐是十幾塊下品晶石的貨色,靈藥的品質按照《穹上丹經》的劃分標準,連中等品質都算不上,晶石更都是下品晶石。
這些細節,在煉製返老還童丹的時候,或許還體現不出來的,但是當煉製築基丹這種專門給修煉之人服用的丹藥的時候,就是一種極為致命的癥結所在了。
發現了問題,就要尋找問題的解決辦法。秦之初重新把目光對準了《穹上丹經》。
《穹上心經》是殘破不全的,《穹上丹經》卻很完整,如果把裡面的文字、圖片等全都謄錄出來的話,絕對會是一套大部頭的書籍,那厚度只會比《大週會典》厚,不會比《大週會典》薄。
秦之初開始按照目錄,從頭到尾地仔細翻閱《穹上丹經》,這次他的查閱是極為詳細的,同時又帶著很強的目的性。
過了大概一盞茶的時間,他總算是在《穹上丹經》中找到了解決的辦法,《穹上丹經》的創作者搞了一個轉換的關係,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計算公式,根據這個公式,可以調整煉丹的時間、所需靈藥的量等等諸多涉及到煉丹的細節問題。
秦之初拿出了算盤,開始埋頭苦算,他爺爺、父親都是商人,耳濡目染下,算盤還是打的不錯的,不過即便是這樣,一直到了第二天,他才把所用的細節計算好。
他把這些需要改良的地方全都記錄成一張清單,然後按照這張清單,開始準備煉製第二次築基丹所需的主藥、輔藥。
一轉眼,又是一個多時辰過去,這次乾脆連藥香都沒有飄出來,爐膛內的靈藥直接就著了火。秦之初手忙腳亂地把一切清理乾淨,然後坐在煉丹爐的旁邊,懊惱地抓著頭髮,這煉丹師還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做成的。
這時,帳篷外傳來一個尖細的聲音,“秦大人,郡主有請。”是那名服侍智屏郡主的太監。
秦之初連忙整理了一下衣冠,對著銅鏡照了照,確認不會失禮後,走出了帳篷,來到了主帳那裡。
“秦之初,你不要煉丹了,趕快把東西收拾一下,你陪著本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