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船出航
十三,鐵船出航
在前面教育的基礎上。成立了龍族科技院,專門負責龍族的科技開發與應用,院長自然是我了,智慧、阿根、阿烏,依依、竹梅等都在其中,當然都是兼職的,每週一會,可以提出一些部族生產發展中的問題共探討或者群策群力,一起攻關,因為古代的科學相對較淺薄,所以,像達芬奇那樣,一個人涉獵幾個行業也沒有什麼奇怪的,事實上,古代的科學家都是雜家,真正的現代意義上的專家還是比較少的。
另外,科技部有專人負責收集民間的發明或者建議要求,稽核後,或者試驗,或者讓技術人員想出解決辦法,一些高難度或者把捏不準的。則提交大家討論研究。
雖然從歷史上來看,沒有一個國家在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之前會成立科技部,在中國,甚至將其認作奇技yin巧,排斥在主流社會之外,這也是中國古代科技非常輝煌,但是生產力發展極慢的根本原因,事實證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所以,成立科技院是極為重要的,一方面,很多事情可以讓科技院解決,用不著我事必躬親,我一個人再厲害,也不可能包辦所有事情,另一方面,代表龍族最高水平的科技院的活動,也可以發明創造出一些東西,除此之外,還能指示出現在龍族人最缺乏的知識以便我對症下藥的教育,因為很多知識,如果用不上就很容易被遺忘,而需要的知識,就很容易被掌握,而且會深化下去。
說起來,我也是佔了自己是個雜家的便宜。雖然不精,但是樣樣都懂一點,不然,來到這原始社會,恐怕就寸步難行了吧?
……
白天授課,晚上造人,上天垂簾,妃子裡面又有幾個肚子吹了起來,這下總算放心了,想去年到今年春天,自己的咻嘿遲遲看不到成果,還以為穿越過來後就喪失了造人功能了呢。
現在龍族的鋼鐵產量上去了,也不能打製太多的工具武器放著,太浪費了,而且不用的鐵器很容易生鏽,工具少,用得勤反而解決了這個問題,當然,這年頭除非大規模火山噴發,不然沒有酸雨,鋼鐵受腐蝕生鏽的速度也比較慢。
當然。多出來的鋼鐵我很容易就找到了用途,那就是造船。
其實這年頭,木船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可是,誰叫咱不差鐵呢?現在龍族的漁業還只限於太湖以及之流,但是,我的目光,早已經投向了大海。
在浙江北部沿海,就是有名的舟山漁場,這年頭,沒有濫捕濫撈,帶魚大黃魚小黃魚什麼的想必大大的有吧?放著這麼一個聚寶盆不開發,實在說不過去。
不過,海上不像內湖,風急浪高不說,還有暗礁無數,這年頭又沒有航道圖與海圖,木殼船實在是太不安全了。
然而,即使我們現在的鋼鐵產量不低,想要完全製造鐵船隊還是力不從心的。
龍族,包括原來的海族在內,都沒有真正出過海打過魚,大家都知道,大海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溫順,實際上是很兇險的,一旦發起威來,會把你吞進去,然後啃得連根骨頭都不剩。
再說大海無風還有三尺浪呢,龍族人又沒有駕船海中航行的經驗。像後世一般,駕著小舢板出海是絕對不可能的,所以,這船必須造得大一點。
大一點,那要多少鐵!十噸,二十噸,那都算是少的!
想了半天,最終決定,造鐵底船!
我的設計是這樣的,船底是一塊大鐵板,不過船身只到邊上三十公分為止,再上去還是木頭,而船頭,則用包鐵,這樣,既比木頭船更加牢固耐碰,重量也減輕不少。
想好以後就做吧。
不過,我們手裡可沒有大型水壓機油壓機什麼的,想要軋鋼還是有點困難,只有採用澆鑄了。
澆鑄也不是太簡單,坩堝太小,只能分次澆築,先在模型上慢慢澆出一塊鋼板。邊上一圈用粘土嵌入留下一個槽,這是為了防止再次澆鑄有裂縫,不牢固,待鋼水冷卻後挖掉粘土,然後兩邊用耐火泥做成高一點的槽,再將鋼水澆鑄滿就可以了,這樣雖然不如一次澆鑄牢固,但是也算是天衣無縫了,一般的衝擊根本不怕,要是巨力衝擊,那木頭早碎了。
在這塊鋼板上面。也預留了一些榫頭,為了保險,還特地再在裡面澆鑄了幾個空心鋼柱,裡面可以插入木樁,木樁是與做船身的木板連著的,這樣更加牢固。
鐵船底在老駐地澆鑄成功後,透過結冰的河面(現在河裡冰很厚了)用爬犁運到了湖州新城,在那裡建造木製船身,船頭則用包鐵,鐵皮是手工打製的,花了將近半個月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