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8部分

在第一時間無法用遠端火力給羅馬軍隊以重大殺傷的情況下,衝上去與佔優勢的羅馬人肉搏,無疑是自殺性的行為,而且,如此消滅一個羅馬軍團,即使是二比一的優勢,也很難在一個小時之內結束戰鬥,這個時候,羅馬人的援兵早到了。

我自然不可能讓有限的騎兵去與羅馬人打消耗戰,所以,只能在老奸巨猾的屋大維的羅馬軍團前一籌莫展的一退再退。

好在羅馬的騎兵戰鬥力實在太弱,而且數量很少,不能對我們造成威脅,但是我軍也一時找不到合適的戰機。

我也想過採用夜襲的戰術,但是羅馬軍隊擅長於構築工事,每逢行軍,入夜後必將營寨建築成堅強堡壘,我軍偷襲每每無功,還遭到羅馬軍強有力的弩炮殺傷,所以夜襲戰術也只能放棄。

計謀對戰爭來說,極為重要,但是,在強大的實力面前,神馬都是浮雲。

如此一來,我軍在四十萬羅馬大軍面前節節敗退。至少在羅馬人看來是如此,但是,雖然我軍態勢很狼狽,但實際上不少次雙方接觸,騷擾戰,我軍傷亡都極其輕微,而羅馬人不管怎麼樣,傷亡人數要大大高於我軍,只是,數千人的傷亡,對整支羅馬大軍來說,極其微不足道而已。

就這樣,從阿爾比斯山脈如同猛虎下山而來的羅馬大軍,很快就佔據了差不多整個北法平原,我軍在幾乎沒有迴旋餘地的情況下,被迫撤退渡過了萊茵河,在萊茵河東面與支援上來的兩路步兵大軍以及北歐作戰的騎兵部隊會合,此時,我軍的人數已經達到一萬三千騎兵,六萬不到一點的步兵,還有一萬多奴隸兵。

要打敗羅馬屋大維這個強大的敵人。就只有藉助外物,也就是山脈河流等天塹,這條萊茵河就不錯,最窄處也有幾百米,正好讓龍族的熱兵器充分發揮作用。

龍歷六年四月,西歐的平原上,天氣還不是很熱,正好是戰爭的時候,此時,羅馬軍團業已佔領法國全境,並進入西普魯士境內,與我軍隔萊茵河形成對峙局面,我軍騎兵兩翼張開,從萊茵河上下游兩路渡過萊茵河,包抄羅馬軍團後路。由於騎兵的快速機動作用,羅馬軍團反應不及,糧草通道被切斷。

戰爭,打的就是補給,我這一下夠狠,不過,屋大維不愧為名將,羅馬軍隊並沒有因為糧道問題陷入混亂,反而在屋大維的沉著指揮下,分兵兩路,一路主力將近三十萬秣馬厲兵,準備強渡萊茵河,進擊我主力大軍,一路大約十萬人的羅馬軍團快速返回,試圖打通並維持大軍的糧道。

大戰由此拉開序幕。

………

萊茵河。西歐第一大河,發源於瑞士境內的阿爾卑斯山北麓,西北流經列支敦斯登、奧地利、法國、德國和荷蘭,最後在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全長一千三百二十公里,它發源於瑞士境內的阿爾卑斯山,流經德國注入北海,與著名的國際河流多瑙河一樣,萊茵河在歐洲也是一條著名的國際河流,沿途的列支敦斯登、奧地利、法國和荷蘭都留下了它的足跡。自一八一五年維也納會議以來,它已成為國際航運水道,通航長約八百六十九公里,遠至瑞士——德國邊境上的萊茵費爾登。流域面積(包括三角洲)超過二十二萬平方公里。

從地圖上看,萊茵河是大半個德國與整個東歐地區的屏障,不突破萊茵河一線,羅馬人就不可能對龍族遠征軍造成強力的打擊。

龍歷六年四月底,三十萬之眾的羅馬軍團開始強渡萊茵河,龍族軍隊堅決阻擊,大戰由此爆發。

戰爭伊始,羅馬軍隊在屋大維的指揮下,在萊茵河上強行搭建浮橋,然而,卻遭到了龍族主力的猛烈反擊,雙方在萊茵河畔展開血戰。雙方各不相讓,龍族步兵行動雖然緩慢,卻配備著火炮與牛拉坦克,火炮、步槍對架設浮橋的羅馬工兵威脅極大,而羅馬人的重型弩炮威力也是驚人,重型弩炮射程遠,殺傷力極大,唯一的缺點就是速度慢與非面殺傷,所以,在如此兵力龐大的戰爭中,實際殺傷力有限。作為威懾作用還是非常可怖的。

我們的熱兵器大多數射程不遠,火炮兩百米左右,最先進的步槍有效殺傷射程不到五百米,但是,面對使用防具的羅馬人,這個距離就急劇縮短,只有進入兩百米射程後槍彈才造成威脅。其餘手榴彈火藥箭與一般弓箭之類就只有幾十米射程了。

羅馬軍隊冒著槍林彈雨,堅持搶建浮橋,我軍的炮火不時轟擊在浮橋前後左右以及上面,將羅馬士兵的屍首拋上天去,或者激起巨大的水柱,神槍手們槍不離手,死死盯著羅馬工兵,只要他們在搭橋時,稍稍從防具後面露出一點身體,那就是倒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