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兵一記大功。
這是表彰他們不顧生死到遼河東岸偵察的事情。不僅畫出了這一帶的山川地形,而且還偵察到了高麗人築壩之事。這確實值得表彰。
李世民到達幽州之後,兩股大軍合併一處,在補充了一次補給,休整三日之後,又開始往營州方向行軍了。這時候,整個大軍的規模便達到了十萬之眾。
大軍一路行來,逶迤不絕,千軍萬馬,浩浩蕩蕩。其聲勢之壯,風雲色變。
看到唐軍的這般軍容,那些突厥、奚族、契丹等僕從軍首領不由相顧色變。
當大軍到達營州城外,那留守營州的長史帶著官員出城相迎。
李世民帶著一些因趕路而顯得疲憊的文官在營州城內歇下,而大軍,依舊朝著東面的遼水大營出發。
在營州休息了一日,李世民又帶著大臣輕騎追上大隊。
到達遼水大營的時候,張儉領著手下將領出營迎接,正要將李世民和眾將領迎進大營,李世民卻突然對張儉道:“走,諸位愛卿隨朕前往遼水一看!張愛卿,前面帶路!”
李世民帶著三十多名將領和長孫無忌等文官在張儉的帶領之下,來到了遼水邊,望著滔滔遼水,李世民默默不語。
“此處便是上下游百里之內最適合渡江之處!但是,對面有近五萬高麗士卒把守著。這些人乃是淵蓋蘇文之死忠心腹,戰鬥力也是不差!”看著李世民望著遼水對岸,張儉連忙解釋道。
默默的觀察了半日之後,李世民一揮手中馬鞭:“走,回營商量一下如何過這遼水!”
第四百一十六章 破壞水壩
大帳之內,李世民坐於上座,其餘將領分坐兩邊。
“張愛卿,你是這營州的都督,還是你先來介紹一下遼水的情況吧!”李世民看著張儉說道。
張儉站起身來,先向李世民和眾人行了一禮,沉聲說道:“遼河上下游百里之內,末將皆已派人探察。為此處水流較緩而河面較窄,最適宜渡河作戰。當然,末將所言之渡河,乃是指以舟楫渡河。若是要架設橋樑,從此處往下游走二十餘里。那裡大部分河床皆是淺灘,深水處不過兩三丈寬,最是適宜架設橋樑。!”
剛剛說完這些,那李績便出言問道:“張都督,那高麗軍如何防守者遼水一線?”
張儉笑了一笑:“這正是末將將要說的。凡是我們能想到的最好的渡河地點,那些高麗人同樣想到了。所以,整個遼水一線,凡是能進行強渡攻勢與建橋作業的地方,都有高麗人把守。少則數千,多則兩三萬。比如我們對面,便有兩萬步兵。除卻這些兵力之外,還有一支騎兵作為機動。”說道這裡,張儉忽然想起了什麼,補充道,“對了,他們還攔下不少的小河小溪,估計是準備在我大軍渡河之時開閘放水!”
李績一聽,不由吃驚的說道:“這般說來,那整個遼水一線便有數萬大軍?”
張儉點點頭:“不錯,據偵察兵的粗略估計,這遼水一線總兵力在五萬左右!唉,畢竟有此天險以為屏障,當然得重兵把守了!”
待張儉介紹完畢,李世民便說道:“若是我軍同時從數個方向強行渡河,張愛卿,不知可否?”
“當然可以!”張儉當下點頭道,“我大軍盡數集中此處,只需要派出數萬大軍,欲各個適合強渡之處展開強渡攻勢,以高句麗的軍隊,是擋不住我大唐精銳的。不過那些高麗人正是懼怕我軍同時渡河,這才於上游支流之中,築壩堵水,待大軍全線進攻的時候,開閘放水,以衝擊我軍。”
李世民見自己的意見得到認可,不由暗自得意,朕這十多年雖享極榮華,但這行軍打仗的本事也沒丟下嘛!
見到李世民這表情,眾人又是一通馬匹送上去,直將李世民哄得呵呵直笑。
得意了一下,李世民繼續說起正事來。
“這般說來,只要能在渡河之前將那些水壩一一破壞,屆時我大軍強渡出擊,便可無憂!”李世民說道。
張儉重重的點點頭:“末將正是這個意思!可是這破壞水壩的任務可不是那般輕易便能完成的!”
此言一出,眾將不由安靜下來。確實如此,這破壞水壩之事,不能大張旗鼓的進行,只能組織小股力量,悄悄地渡過遼水去,然後神不知鬼不覺的將水壩挖開。這個任務當真有些難度,要知道,高麗人在遼水東岸可有五萬左右的大軍啊!而且誰也不知道那水壩附近有多少高麗士卒把守。
李世民沉默片刻,確實輕笑一聲:“朕怎麼忘了,允文不是最擅長做這型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