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第二卻是太子的事!”李世民的話語中有著一絲疲憊,“這兩件事如鯁在喉,實在不快啊!”
張允文聞言,知道李世民還有後話,頓時默默不語,聽著李世民繼續說。
“泰兒說得對啊,這募兵之事,卻是弊端諸多,而以前的那份軍改方案,的確有些弊病。允文啊,你怎麼看?哦,對了,你的那份新的軍改方案如何了?”
張允文微微笑了一下,說道:“微臣也認為魏王殿下說得有理!陛下戎馬半世,勢威天下何人能及,若是陛下因為這些弊病卻不進行改革,難道還要交與太子不成?”
李世民一聽,先是一愣,接著笑道:“允文啊,你倒是會以彼之矛攻彼之盾!不過此言在理!如今朕的一眾兒子戰場沒上過,連個人都沒有親手殺過,如何能壓得住那群驕兵悍將?”說道這裡,李世民瞥了一眼張允文,彷彿就是在說,你就是那驕兵悍將中的一人。
張允文頓時一揖:“陛下所慮甚是!”
“不過給你這麼一說,朕倒是堅定了軍改之心!唔,你且先說說你的那份新的方案,讓朕聽聽有何新意?”李世民摸了一下兩撇髭鬚,笑著說道。
張允文理了理思路,張口說道:“陛下,臣的新方案卻是將整個大唐軍事體制分做三塊。其一為守衛關中之軍,其二為守衛四境之軍,其三為駐守各地之軍。另外設立一處機構,專門負責整肅軍隊風紀,取名為憲兵。這第一,守衛關中之軍。此軍需選拔關中軍府銳士而成。臣初步估計為十萬大軍,皆為募兵,專司戰鬥,拱衛京畿,戍守關中。第二,守衛四境之兵。此軍可以自願原則而徵召,專門駐守於四境邊界,守衛國土。這批徵召的長征健兒,微臣估計至少需要三十萬人輪換衛戍。再加上吸納其他部族之兵以為僕從,足以抵擋四面來敵。第三,駐守各地之兵。此兵卻是府兵,乃是在現有的軍府之上,再行擴充套件,分道、州、縣三級立府兵,做維持地方秩序,做預備之兵來用!”
張允文才將這些話語一講完,李世民便皺眉說道:“將如今兵制三分,這倒是一個不錯的想法。不過允文你要募集的募兵竟然有四十萬之眾,且先不說能不能募集到這般多計程車卒,但是這四十萬募兵的安置,便是一個巨大的開支啊!另外這四十萬人由誰來統領,這也是一個大問題啊!”
張允文點點頭:“陛下此言倒是問道點子上了!這些問題便是此次軍改的核心問題。這要這些問題一解決,其餘問題則可迎刃而解!嗯,這些解決方法那奏章上明寫著的呢,微臣在這兒粗粗提上一下便是。想必以陛下之睿智,定然是一點即通!”
“這四十萬人的安置問題,說穿了便是這些士卒家屬的安置問題。微臣以為,凡入募兵者,其家中可獲得田地若干,由戶部直接頒發田契,買賣無效,以安士卒之心。每年耕作,其租賃官牛可優先使用,且無需繳納費用。用這一系列的政策來吸引士卒成為募兵,呃,當然,主要是邊軍。若是陛下擔心田地不夠用,這也不必擔心。如今雖然土地兼併漸烈,但是還未到那種無立錐之地的地步。再說了,若是實在不夠用,陛下可遷這些募兵戶於州郡,在州郡之中廣開作坊,可吸納這些士卒家屬!”
“至於募兵統屬問題,微臣在分軍制之時,也將大唐現有機構分做兩塊。皇城北面由屯營兵、偵察營諸兵,合編為北衙,而皇城以南十二衛則是合編為南衙。北衙領關中駐軍,守衛關中,拱衛京畿,戍守長安。南衙領邊軍,輪流戍邊。地方軍府則有歸兵部直轄。當然,無論是中央軍、邊軍還是地方軍,所調動之時,亦需要陛下頒下的魚符、兵部文書。”
“最後是將領問題,也就是魏王殿下擔心的將領手握重兵,孤懸在外,不遵號令的問題。微臣建議,於大唐四面各設立節度使一名,節度四面邊軍。節度使每三年更換一次,每年回京述職一次。不管有什麼理由,皆需如此。十二衛大將軍將軍則是每兩年更換一次。若是有人膽敢不遵,則可調集憲兵逮捕之!”
一口氣說了這麼多,張允文不由咂咂嘴,笑著道:“陛下似乎忘了一樣東西!”
李世民正聽得入神,聽見張允文這般說,當場問道:“什麼東西?”
“大唐軍事學院!陛下,你將這大唐軍事學院給忘了!學院成立之初,有一個目的便是將這些畢業的學員充於各軍之中以為中級低階軍官。他們乃是陛下之門生,對陛下忠心耿耿,他們充於諸軍之中,擔任營正團副之類的職位,平素聽命與將軍,與敵作戰。一旦那將軍存有異心,這些學員會跟著他們麼?”
聽了這段話,李世民不由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