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3部分

她從胸口衣袋裡摸出七星煙,叼在嘴上,用打火機點燃,有滋有味地吐了一口。

“嗯——是渡邊君吧?在你見直子之前,我想還是最好由我把這裡的情況介紹一下。所以首先,你我兩人要這麼談一會。這裡和其他地方略有不同,如果事先一無所知,我想很可能不大不小地鬧出洋相。噯,你對這裡的事還不怎麼清楚吧?”

“唔,幾乎是零。”

“那好,讓我從頭講起……”說到這裡,她似乎想起什麼,雙指一合打了個響,說,“哦,午飯吃了什麼沒有?肚子不餓?”

“餓啦。”我說。

“那跟我來。在食堂裡邊吃邊說好了。開飯時間倒是過去了,不過現在就去或許還有吃的。”

她領頭,大步流星地穿過走廊,走下樓梯,來到一樓食堂。食堂座位足可容納二百多人,但現在使用的只有一半,剩下的半邊被屏風隔開。有點像是已不合時令的避暑療養院。午餐食譜上有放(又鳥)蛋的燉馬鈴薯、青菜色拉、桔汁和麵包。正如直子信上寫的那樣,青菜好吃得出奇。我把盤中物一舉幹光。

“你吃得真香啊!”她羨慕似的說。

“實在好吃嘛!再說早上到現在還沒正經吃過東西。”

“要是不嫌棄,把我這份也吃掉,喏。我已經飽飽的了。吃麼?”

“不要的話,我就吃。”我說。

“我麼,胃小,只能裝一點點。所以,飯量不足的部分就靠吸菸填補。”說著,又叼了一支七星煙,點上火,“對了,我叫玲子,大夥都這麼叫。”

她的燉馬鈴薯只動了一點點,我便夾來吃,麵包也啃了——玲子饒有興味地望著我這副模樣。

“你是直子的主治醫生麼?”我試著問她。

“我是醫生?”她顯得很驚愕,猛地收緊眉頭說,“我怎麼會是醫生呢?”

“可是人家告訴我找石田先生呀!”

“啊,是這樣。呃,我麼,在這裡當教音樂的先生。所以也有人就叫我先生。其實我本人也是患者。在這裡一呆都七年了,平時教教大家音樂,幫忙做點事務性工作。結果就鬧不清是職員還是病員了。我的事,直子沒告訴你?”

我搖搖頭。

“唔,”玲子說,“啊,也罷。直子和我住同一間寢室,就是所謂室友。和那孩子一起生活可有意思咧。有很多話說,也經常說到你。”

“說我什麼來著?”我問。

“對了對了,得先把這裡的情況介紹一下。”玲子根本沒理會我的問話,“首先第一點希望你理解的是,這裡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醫院’。簡單說來,這裡不是治療的地方,而是療養的場所。當然,有幾位醫生,每天有一小時左右的查房,但那只是像測體溫似的確認一下,而不是如同其他醫院那樣進行所謂積極治療。因此,這裡沒有鐵柵欄,連門都是經常開著的。人們自覺自願地進來,自覺自願地出去。而且,能夠進入這裡的,僅限於適合這種療養的人。不是說任何人都可以進來,那些需要專門治療的人,根據病情要去專科醫院的。這些可聽明白了?”

“好像能明白。可是,這療養具體是怎麼回事呢?”

玲子吐了口煙,把剩下的桔汁一口喝下:“這裡的生活本身就是療養。生活有規律,做體育運動,同外界隔離,安靜,空氣新鮮。我們有自己的田,生活基本自給自足。和眼下流行的那種公社差不多。只是這裡收費相當高,這點又跟公社有所區別。”

“高到什麼程度呢?”

“倒不是高得離譜,可也不便宜。瞧,多氣派的設施啊,地方大,患者少,職員多。就我來說,長久以來就呆在這裡,加之差不多頂半個工作人員用,住院費才實質上等於免除,倒還算是不錯。噯,不喝咖啡?”我說想喝。

她於是熄掉煙,欠起身,去咖啡加熱器那邊接滿兩杯端來。她放進砂糖,用小勺攪拌著,蹙起眉頭喝了一口。

“這座療養院,不是營利性企業。靠這筆不算特別高的住院費還維持得下去。用地全都是一個人捐贈的,建立了法人。以前這一帶是那人的別墅,大約20年前。看見那幢老房子了吧?”

我說看見了。一以前建築物只有那一座,把患者集中在那裡集體療養來著。說起事情的原委麼,是這樣的:那人的兒子同樣有精神病傾向,專科醫生便勸其進行集體療養。那位醫生的理論是說,在遠離人煙的地方大家互助互愛,同時從事體力勞動,醫生也參加,提出建議,檢查症狀,從而使某種病得到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