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道時,我的老師印證我,說我明白了。平時我最怕鬼,一夜,到墳場去坐,完全不怕鬼了。眼通,耳通也經驗一番過來,馬上被老師打破。到峨眉閉關,也時常發生楊居士一樣的問題。七月十五夜裡我在山上施食度鬼,普賢菩薩大放光明,為我證明。以後出關到各地參訪,乃至遍學顯密等教,經常起疑。深信不疑至今,不過十五六年耳。古人說,大悟十八回,小悟無數回,也確有道理,談何容易。得無所得,了無所了,就是要認清此心。認識了此心清淨,還是要養它,會有種種變化。如何培養此心?修禪定。“淨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不是比喻,真的像看電影一樣,如夢如幻的呀!凡夫境界都是向外跑的,一板子之下,向裡跑了,放射的電能向內收回,全宇宙的電能一起向你射來,而你心性沒有通達,不易接受,所以時時會有退心。
《法華經》最重要的幾句話:“大通智勝佛,十劫坐道場,佛法不現前,不得成佛道。”信“一心是佛,一心成佛”此外並無二事。(對楊管老說:)信心清淨,便生實相。須知不明心見性,不能除去貪嗔痴。了無一物……就是本來面目,什麼是本來面目?本來無面目。你參參看!
理是障道的,但是當你見道以後,就不怕理障了。
十方諸佛,皆從定中得來。如何定法?認清本來面目!氣機發動了,把它由海底衝上頂去,與天地合一。孟子說:“吾善養吾浩然之氣。”此乃養氣而已。當心佛法如何?
華嚴境界,是一真法界。真者真心也,清淨圓明之心也,見著真心以後要入一真法界。“出息不隨外緣,入息不居蘊界。”靈明一點。我們這個身體只不過是大宇宙中之一點而已。不要亂聽啊!魯居士還是守丹田,聽呼吸。好好坐一堂啊,放心去坐,我給你們看著。
明末朱舜水先生乘海船去日本,遇到大臺風,看到前面兩盞紅燈,據說既是海妖來覆滅船隻。他立刻取紙筆大書“敬”字,焚化後投入海中,即時風平浪靜。他這只是一股正氣,正氣亦可通靈。
此心靜的時候,一念不生,充塞天地之間,與十方諸佛光光相接;此心動的時候,可以為惡為善,一念邪,則生陰氣,便於鬼神相投。
一念不生全體現,空空洞洞,明明白白,道之根本在此一心。“放之則彌與六合,收之則退藏於密。”怎麼收?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道體也)。用的時候,此心一動,忠孝仁愛,用到濟世度人,功德圓滿,就可以神通具足,於宇宙合一,充塞於天地之間。
“不見一法名如來,方得名為觀自在。”上座。
“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是名如來。”
“舉手攀南斗,回身倚北辰,出頭天外看,誰是我般人。”“如迷忽悟,如忘忽憶,方省己物,不從外得。”
悟了同未悟,無心亦無法,只是無虛妄凡聖等心,本來是自己的,平平常常,如此而已。
聖凡俱盡,似睡非睡,有一點道心可得,都不是。經教都給你說完了,字字皆是黃金。
參要真參,悟要實悟,證要實證。
(晚九點開靜後)
楊管老問:這一枝香,我一上座就好像昏沉,像是要睡覺的樣子。我又聽到老師說:“昏沉就隨它去昏沉,散亂就隨他去散亂,不要去修正它。我就沒有去把清淨圓明的境界用心去把持住,知道自己好像是睡著了,但是清清靜靜,外面一切響動,聽得清清楚楚,心情非常舒服,就這樣坐了一枝香。我不懂這是怎麼一回事,請老師開示。”
師雲:你跟我學佛五、六年,這一次總算是讓你摸到了邊。這兩天我總是拿話來引你,不要修正啊!不要修正啊!可是你總是翻不過來,知道嗎?這樣才是入定的前象。初禪二禪三禪四禪,跟著就會一步一步到達,一切神通妙用,也要從此定中發出來。要能夠隨時隨地,一切動作云為,行住坐臥,都不離開這個,就可以有大成就。
韓居士問:我今天在黃昏時坐一枝香,跟楊管老的情形一樣。
師雲:功用上是對了,見地上還沒有透,還要多多努力用功,才可以到達楊管老這個境界。
師謂楊管老曰:你看你前兩天,氣機發動了,氣機竄動,氣脈不能歸元,所以精彩外露,面如桃花。你今晚能夠大休大歇下來,氣脈初步歸元,所以精華內斂,氣色馬上就不同了。若能再退藏於密,一切鬼神都找不到你了,就是一切天人也找不到你了。這時天地與你合一,宇宙和你一體,就可漸漸地與佛光相接了。
第六天………習禪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