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好事,大家便會記在皇后頭上,覺得是因為皇帝娶了漢女,寵信中宮而受到了她的影響。
但任何的事物都有兩面性。
秦方好有時也會擔憂地想道,眾人將所有職責都放在她身上,榮譽自然是好的。但若那一天,朝廷的風向轉變,相應的需要一些新政策,並且這些新政策是不利於民眾時,她又將是一個被拿出來頂鍋的物件。
諸如“諂媚遼人,不顧父老死活”之類的話,其實作為一個後宮女子,她本身並沒有什麼施行政策的職權。
姜老夫人與秦方好是舊識,秦方好對於這些故人的家屬,只要不是禍國殃民給予她壞印象的,一般都是相對要照顧些。
而秦方好對姜家也確實幫襯良多,這點她倒是毋庸置疑的。
故此當家族能享受到朝廷的一些政策時,姜老夫人頭一個想到的便是來謝恩。
然而雖是謝恩,姜老夫人亦是委婉地拒絕,“家裡商量過後,還是決定留下。”
這倒是讓秦方好有些吃驚,“不去與相公團聚嗎?朝廷既說寬恕……”就絕對不會再為這件事秋後算賬。
姜老夫人也知道如此,卻還是搖頭,“妾身年紀大了,行路遙遠,此去千里,恐怕難以到達。”
“公在南邊,定然也是想著夫人您的。”
“老身年邁,與其旅途勞頓……客死他鄉,還未若留於鄉土頤養天年。”
連咒自己死的話都出來了,秦方好也不能再怎麼勸了。
總之現在朝廷能讓這一批人家人團聚,她也沒扣著人不讓放,至於何去何從是他們的選擇。
“況且……娘娘與吾族亦是大恩,實在難以回報。”
“這……”秦方好不知如何說起,“我也不過是做一些不違心的事罷了,本宮與夫人家族終是相識一場。”
其實這事雖然是出乎秦方好意料的,但到了最後,享受到這條政策便利家人團聚的卻很少。
這個時代的人鄉土觀念還是很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