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就腦仁生疼。
高津予你混蛋啊,那麼多小老婆,要我記不住喊錯人了,算你的還算我的?
但其實真的清算後,真實的妃嬪人數讓秦方好還能接受。
高津予在做節度使,沒造反前也就是盧龍高家的家主罷了。
娶了祖母家蕭氏女為正妻(這一支為蕭氏最正統),算作他上臺前的軍政支援。然而蕭氏體弱多病,也未育得嫡子,在前年死去。
當時正是滅亡周朝最關鍵的年頭,作為一個優秀有擔當的男人,首先的就在於事業,沒想著須娶的事。
一晃就是兩三年。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秦方好覺得自己運氣不錯。
如今這宮中生下過子嗣的都是昔日姨娘、通房。高津予是個明智的帝王,後宮編制晉升很嚴苛,出身好的首封是個位份,次因功、因子嗣而封。而並非如廢帝藺顒仁,因寵而封。
比如看著好看的就封為妃、貴妃,不好看的就冷落做答應——高津予後宮的編制很緊,都是以資歷而封。
所以,如今生過子嗣如李氏,長子次子次女皆由她所出,只因當時只是個奴婢扶作姨娘,如今也不過封為婉嬪。
另一由前任原配帶來的陪嫁妾姓謝,封為敏常在。
這兩人是後宮編制中工齡最長的。
感謝原配對內院管制的嚴苛,高津予先前配置的小老婆班底還不算太離譜。
次後是在高津予登基前後,各階層權貴的獻女。如正在妃位上的蕭賢妃便是元年貴戚送入宮中的女兒,首封的就是“賢妃”。
另一位衛淑妃則要比蕭賢妃資格老一點,是在原配死後的次年,高津予未稱帝前,衛氏送入的女兒。衛淑妃不是本家的姑娘,故而也沒成為續絃。
高津予稱帝后,首封淑嬪,而後有孕,如今正挺著個大肚子來給秦方好見禮,孩子還未生下來,孕中就提為淑妃。
秦方好心裡清楚,雖然李婉嬪生下了長子,但就看著衛妃如此,就可知此胎必受重視。
母以子貴,子以母貴,本就是很在理的。妃之子與嬪之子,孰貴孰賤,一目瞭然。
難的是這個嬪所生的又是長子,秦方好替高津予捏把汗,他在子嗣上的事有得磨了。
再後的兩蕭嬪一衛嬪,以及答應常在們,就更無須秦方好注意了。
也見到了永壽宮太皇太后所說的兩個侄孫女,蕭容嬪,蕭泰嬪,也是姊妹倆,模樣周正,老老實實的,也看不出什麼靈氣。
這樣的見面本就不會延續很長時間,後宮往後有的是時間相見。秦方好也不會在新入主後宮的頭一回,就落下個擺架子教訓人的名聲。
簡略的問了幾聲,妃子們便都告退。
這時候高津予見完前朝來了。
得,這會兒誰走誰二缺!
秦方好眼神一凌,都是後宮混出來的,她又哪裡不懂這套了。只是初到一地,根基未穩,暫且寄下,往後再算賬。
高津予見了這一殿的妃嬪,也沒心思仔細看,“都在這了?退下吧,孤有事和中宮相商。”
皇上看著就像有心事,話都撂下了,這下誰不走誰二缺了。
妃妃嬪嬪們捏手絹的,絞帕子的,臉上還都帶著笑,劃拉著禮數給退下了。
算起來帝后還在新婚中。
秦方好想嘆氣,大婚呢,穿著大禮服,全帝國頭一份的榮耀,她卻忽然懷念起天朝九元一份的結婚證。雖然她沒機會享用過,但至少是一夫一妻保障的。
到了古代,貴則貴矣,在簡單的兩性關係後,他們卻不得不揹負那麼多。
她站了起來,手搭著一旁的嬤嬤,索性中宮與皇帝見面是不用跪迎的。
“陛下來了。”
“有正事與你說。”
秦方好疑惑地看了他一眼,帝后相攜重新坐下後,不一會兒,小黃門通報,“大皇子、二皇子到。”
立政殿下跪著的倆小孩,秦方好隔著老遠只看到倆小腦瓜,拜在地上磕頭,“給母后娘娘請安。”
秦方好嘴角抽搐,現實比小老婆給她的衝擊更大。
她剛入宮,已經是個“媽”了。
作者有話要說:卡文中有一次的拉燈……河蟹是不對滴恩,肉湯也不給☆、永遠的警醒沒生育而當娘,這對秦方好來說已經不是頭一遭了,然而被叫做“母后娘娘”這麼個不倫不類的稱呼,卻是頭一遭。
以前藺顒仁也生了不少皇子皇女,對於她這麼個小嫡母也要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