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敵軍不知虛實,一定會以為大批援兵迫近,這樣,就可以不戰自退。”
雲定興聽完便興高采烈道:“甚是好計謀,如此可以拖住時辰,讓各地救援之人趕來,到時便真不怕他們了,到少也會讓他們士兵膽怯,我馬上派人依世侄所說行動,”
說完便叫來了人,吩咐他們了起來,李淵自是十分讚賞的看著自己的兒子。
李世民說完便走出營帳對我說道:“葉琳,你先進我營帳休息會,我去巡視下稍後過來。”
我朝他點了點頭,便轉身走了進去,自是得知他想保護我,怕我有什麼意外。
我就這樣傻傻的呆在軍營裡,沒有什麼驚險場面,比我預料之中要差太多,反而多了很多不便之處,而軍中每個人都繃緊神經,無論小兵或大將甚至是李淵他們,天天派兵去偵察突厥情形。
也陸續趕來了不少勤王的軍隊,終於在三日之後,傳來好訊息!
偵察兵滿臉笑容的跑進營帳道:“將軍,突厥可汗果然中計,連忙撤去了包圍皇上的軍兵。現已大舉撤軍。”
得知此消失,所有的人都舒了口氣,雲定興高興著說道:“想不到世侄有這等好計,一會定向皇上好好稟報,倘若沒有你真不知這仗該如何打。”
李世民只是望著我苦笑了下,心裡自之不是他的主意,而我也知,史書對李世民有溢美之詞,事實上,突厥兵馬十萬,雲定興僅有五萬,只能以疑兵之計自保。
難以進一步對突厥造成威脅。而突厥退兵之因極多,主要有二:一是各地勤王大軍紛紛雲集雁門,突厥軍力的對比優勢已轉為劣勢。
二是隋朝曾以義成公主和親突厥,義成公主此時在突厥後方散播敵人入侵的謠言,致使突厥恐怕後園失火而大舉撤軍。所以事實上李世民在雁門關之圍中並無顯赫功勞,史家對這一記載中所反映的李世民在軍事上的見識,基本都以“初生之犢不畏虎”一語評之。
真是局中局迷中迷,看來史書是有黑幕,把李世民這一計贊上了天。。若是李建成當上了皇帝,只怕史書就不是今天的史書。。
第70章:知心(1) 文 / 憐心。
隋煬帝解圍了,所有人都眉開眼笑,雲定興將軍,李淵父子便一起進雁門郡恭迎聖駕,而我也跟在他們最身後去了,進了雁門郡便由太監一路傳話了過去,待宣我們進去的時,已過了片刻,不知他被困之時,是否還是這麼講究。。
走進前堂便看到堂上坐著一個體態稍微臃腫,留著八字鬍鬚,穿著盤領、窄袖、前後及兩肩繡有金盤龍紋樣的常服,玉帶皮靴,戴烏紗折上巾(是皇帝穿常服所戴,其樣式與烏紗帽基本相同,惟獨左右二角折之向上,豎於紗帽之後)。看他模樣便知是當朝皇上,眾人見到立即跪拜了起來。
隋煬帝嘻笑著說道:“眾人快起,今日朕得救全是仰仗各位。”眾人起身了來,雲定興上前一步低頭說道:“皇上今日得救,仍李淵之子李世民所想計謀,”聽雲定興此說,李世民便站了出來道:“全託皇上之鴻福,世民只是湊巧罷了,此乃上天之意,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我忍住笑意在最後頭瞧著,怎麼此時的李世民這麼能說會道,誰人都知道當今皇上荒淫奢侈,急功好利,慘酷猜忌,遠征高麗,開鑿運河,賦役繁苛,到他口中卻成了鴻福,難怪後年李淵便會派去做太原留守。
隋煬帝聽說便眉開眼笑了起來,上下打量著李世民:“朕困此地,李淵竟然先行趕來,以後定有賞賜,”
李淵上前一步鞠躬道:“這是臣之義務,皇上不必掛心,皇上的安危重過一切。”
隋煬帝笑臉剛過,馬上臉色凝重道大怒道:“突厥膽敢襲擊朕,從今開始突厥必成我朝大敵,朕會派重兵看守此地,看那突厥老兒還敢囂張。”
所有人見皇上大怒,便都跪了下來道:吾皇英明。隋煬帝便命令我們退下,看樣子,我們是要打道回府了,告別了雲定興後,我們便開始了回家之路,我回頭再次打量著雁門,“城頭烽火不曾滅,疆場征戰何時歇?殺氣朝朝衝塞門,胡風夜夜吹邊月。”
雄關內外交戰的主角不斷更換,古老的雁門關卻一直那樣冷峻而深沉。
雁門關向我們見證的就不僅僅是戰爭帶來的成敗與榮辱,而是一個民族在成長中所歷經的痛苦,一種文明在自我更新中所歷經的艱難如果沒有一次次民族衝突所帶來的張力,華夏文明會不會早已經隨著緩歌曼舞凝絲竹而沉淪了呢?
這在我們多半無法想象,但卻也不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