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向唐朝求過援。打醬油角色。
2、波斯
波斯有幾千年的歷史,跟埃及打過,也跟希臘打過,斯巴達三百勇士打的就是波斯。這裡出場的是波斯薩珊王朝,最後一個前伊斯蘭時期的波斯帝國,於642年被大食打敗,651年滅亡,其末代皇帝亞茲德格爾德三世的兒子波斯王子卑路斯東逃到吐火羅,受到保護。期間兩次向唐朝求援要求幫助復國,但當時唐朝有自己的敵人,且路途又太遠而拒絕。後來卑路斯在吐火羅的幫助下曾短暫打回過故土,但很快又被打跑。後來(661年)唐高宗派特使來到中亞,成立波斯都督府,立卑路斯為當地都督,第二年年唐又冊封卑路斯為波斯王。
然而這只是名義上的,實際上卑路斯這個波斯王差不多等於光桿司令一個。再後(673年)名叫卑路斯波斯王(子)被大食人不斷逼迫,沿著絲綢之路一路東逃,最後來到長安,並向唐皇奏請於長安醴泉坊建了一座波斯寺,寺建成後不久,卑路斯去世。卑路斯波斯在唐流亡政府,扮演的是被大反派欺負的可憐蟲角色。
3、葛邏祿
葛邏祿在怛羅斯之戰中起到了至為關鍵的作用,正是由於他的背叛,陣後偷襲唐軍,直接導致了唐軍的失敗。這是個n姓家奴,夾在東*突厥和西突厥之間,常隨東西突厥之興衰而叛附不常。也就是說東*突厥興,則臣屬東*突厥,西突厥興盛,則臣屬西突厥,中間還臣屬過薛延陀汗國和突騎施。後突騎施娑葛可汗被後突(後突厥,這裡簡稱後突,前面有提過)默啜可汗擒殺,突騎施陷入混亂,葛邏祿又臣屬後突。
再後來,默啜可汗身死,後突逐漸衰敗,葛邏祿又在唐朝的支援下和回紇多次攻打後突。怛羅斯之戰前不久,葛邏祿和回紇在唐的支援下差不多取代了後突。再之後,在怛羅斯之戰中作為僕從軍助唐參戰,卻在背後反捅唐朝一刀。怛羅斯之戰後,葛邏祿由原來所在地阿爾泰山南部,遷入錫爾河流域,伊犁河流域,以及與費爾幹納盆地等地,正式進入河中地區發展,並取代突騎施佔據了楚河(碎葉水)流域。大食人默許了這一行為,雖無直接證據,但我卻以最大的惡意揣度,雙方在怛羅斯之戰的時候是有過交易的。可以說葛邏祿是怛羅斯之戰後收益最大的一方,果然背叛收益最大,代價最小啊(當然,假如不是安史之亂,唐肯定會想辦法找回場子,如果唐贏,葛邏祿不滅族而已差不多了,但偏偏安史之亂就發生了,該說是他的運氣呢還是眼光呢)。
4、大小勃律
這是在在蔥嶺和蔥嶺東南的兩個小國家,兩國本為一國就叫勃律。因為擋住了吐蕃向外擴張的路,在7世紀初被吐蕃擊破,留在原地的為大勃律,向西北遷出的為小勃律。於是,大勃律被吐蕃佔領,小勃律遷到蔥嶺繼續擋住了吐蕃的出路,後被迫臣服吐蕃。747年高仙芝受命攻佔小勃律全境,由此,唐朝打通了安西四鎮通往中亞河中地區的通路。這裡出場的是小勃律,小配角,扮演吐蕃二號反派傀儡國的角色。
5、骨咄國
具體位置不知,記載也很少,大約在阿姆河上游南邊。750年,在怛羅斯之戰前一年,河中地區爆發大規模反對阿拔斯的起義(其性質主要是阿拉伯人自己內亂),河中多國也有參與,後被大食鎮壓,骨咄國也受到牽連,被大食圍困,其國王,中文名字叫做羅全節的潛逃至唐朝避難,有一種說法是,正是這個羅全節帶去了石國王子引大食兵,將攻打安西四鎮的訊息。這其實對整個故事推進沒影響,我姑且採信這個說法。這個羅全節權當做報信人的角色,反正只出場一次。
第二節:各方勢力的大致位置
一、唐朝
這裡我們只重點介紹安西四鎮的位置。
們知道,新疆的地形是三山夾兩盆,即南邊的崑崙山與中間的天山夾著塔里木盆地,天山與北面的阿爾泰山夾著準格爾盆地。安西都護府實際控制的地區其實只有塔里木盆地,即安西四鎮,龜茲(今庫車,安西都護府所在地),焉耆或碎葉﹑疏勒(今喀什),于闐(今和田西南)。其中前三者焉耆,龜茲,疏勒由東向西排列在天山南支南麓,與塔里木河之間狹長的綠洲帶,而於闐則在塔里木盆地南邊的一片綠洲。
三山中的天山南北走向,分北支和南支,好比一個人字向右邊旋轉90°後的形象。北庭都護府大約就在這個側倒的人字的一撇一捺的中間部分,當然,在地圖上看,還包括天山以北一直到阿爾泰山這片地區,其實實際控制的只有庭州附近,也就是前面所說一撇一捺的中間部分,北庭都護府內容比較少,我們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