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去挑釁著城頭下的陸戰隊二營,高雄城牆並不高,大約只有三米左右的高度,這個高度上將人推下去並不會摔死,除非是腦袋朝下,但是骨折什麼的是肯定的,若是救治不及時的話,死亡也是必然的。
而就在那名百姓被推下城牆的剎那間,那個自以為對陸戰隊做出了挑釁的日軍卻並沒有意識到,其實他的運氣並不好,城下的陸戰隊狙擊手剛好將槍口瞄準那裡,然後他便做出了這種舉動。
而在空當出現了那一剎那間,狙擊手毫不猶豫的扣下了扳機,子彈殘忍的鑽入了那名日軍的腦袋中,連帶著掀起整個後腦頭蓋骨,一片紅白相間的腦漿與鮮血瞬間灑滿整個城牆,至死那名日軍也不敢相信,報應竟然會來的這麼快。
而這件事情的確是因為運氣的原因,如果那名日軍能夠晚個一兩秒再動手,那麼狙擊手的槍口就已經轉到其他的地方去了,根本就沒機會去攻擊他。
槍聲,引起了城牆上日軍的恐慌,同樣的也引起了城牆上高雄百姓的恐慌,一時間,哭鬧聲一片,暴躁的日軍也開始了瘋狂的打罵,或是直接用刺刀捅,或是直接開槍威脅。
城牆下的劉志郎也沒有想到事情會發展到這一步,坦白的講,這種仗並不好打,如果有選擇的話,沒有人願意去打這種仗。
而對於他們來說,似乎也只有兩個選擇,要麼不顧平民的安全,直接下令攻擊,要麼就是撤退,或是任由日軍處置。但是無論哪個選擇,都不容易做出這個決定。
城牆上的日軍已經近乎狂爆了起來,無奈之下,劉志郎也只好下令狙擊手尋找機會幹掉日軍,機槍手和迫擊炮手則對準城門進行攻擊轟炸,儘可能的將城門炸開,然後衝進去去跟日本人進行白刃戰。
這並不是一個最好的結果,但是這卻是唯一能夠減少平民傷亡的決定。劉志郎不是什麼聖人,如果按照軍規的話,這個時候他是可以下令攻擊的,不去顧及平民的死傷。但高雄作為中華帝國第一個收復的臺灣縣城,他又不得不顧及這些問題。
這一刻,劉志郎竟然隱隱的有些羨慕起了金大地,至少他不用去面對這種情況,而那小子倒是跑的挺快的。
“攻城!進去以後以排為單位清掃戰場,突擊手注意避讓平民。如果涉及到自身安全,允許向任何人開火。”劉志郎下令道。
突擊手,這是個全新的稱號,一個班只有一個突擊手,由一名步槍手來擔任,而突擊手配備了兩種武器,一種是普通的步槍,另一種則是用於突擊用的霰彈槍,這是專為巷戰設計的武器,小範圍內殺傷力極大。(未完待續。)
550:拿下高雄
迫擊炮的作用並不僅僅只是用於對步兵提供火力支援,雖然它的設計初衷就是這樣的,所有的設計理念也都是朝著這方面靠攏的,但是當迫擊炮被裝備到部隊以後,經過長時間的訓練,戰場上的摸索,現如今迫擊炮已經成為了多用途單兵小炮。
是的,在部隊裡,大家更喜歡將它稱之為一門行動式的步兵火炮,原因有很多,原本的設計射擊角度為四十五度至八十五度,但是經過簡單的改造,基本上可以保證迫擊炮平射,其原理就是用一節空心高粱稈套住炮彈前方的撞針,然後用力把炮彈向後捅炮彈底火的同時鬆手,讓炮彈與高粱稈一同被擊發出去。
這種使用方式極其危險,稍有不慎便有可能炮毀人亡,但是這種方式卻能夠很好的解決但並部隊在沒有大口徑火炮支援的情況下的作戰難題。
而因為迫擊炮的射速偏慢,若是平射的話,很有可能會在飛出不遠之後直接跌落在地面上,所以一般情況下,還是會保證有一定角度的。而且這種方式也並不經常使用,只有在攻打城門,或是攻打建築物的時候才會這麼使用,平時的時候依舊是按照標準的流程來使用。
而迫擊炮因為衝擊力不足,所以在攻打建築物的時候,能夠做到在既不過份損壞建築物的同時,亦能夠對建築物內的敵人進行有效的殺傷。
炸城門,按照標準流程走的話,迫擊炮的確能夠將城門炸燬,但是這卻需要更多的時間,以及更好的運氣,這種情況下反而不如迫擊炮平射,或者說是小角度射擊,彈道類似於那種槍榴彈。
‘轟……’
一顆迫擊炮彈精準的砸在了城門的正中央,在撞擊過後開始激發了內部的火藥,劇烈的爆炸聲,讓城門上方的日軍於臺灣平民出現了不同的反應,城門微微顫動著,但卻並沒有倒下。
這就是迫擊炮用於平射之後的不足之處,沒有足夠的衝擊力,如果是一門步兵炮的話,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