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3部分

兩分鐘內跟上來,不需要的時候就在後面跟著。

一般而言偵察部隊是不會跟敵軍主力部隊作戰的,所以這樣的配置似乎也夠用,但是遇上日軍的特種部隊,近距離火力被人比了下去,加上準備不足,對方又是經過特殊訓練的特種部隊,打不過人家倒也正常。

“將這款武器送回國,讓科研所那邊研究一下,另外在將你的想法寫下來一併送回去,看看科研所那邊是否能夠根據這種想法研究出一款新的自動火力來填補我們的裝備空缺。”蔡鍔輕輕的說道。

其實中國陸軍的火力配置已經很強大了,但是人總是希望自己的裝備可以更加的出色,火力可以更加的強大。

早些年的時候,他們希望可以配備更多的機槍,這樣部隊的火力就會有足夠的保證。後來機槍勉強算是多了起來,雖然還沒有達到最後的預計,但實際上已經無傷大雅了。

後來又增加了03式自動步槍,雖然每個班只有一支,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機槍不足的局面,進一步的增加了班排火力的強度。

再後來又增加了手榴彈和霰彈槍,這兩款武器是近距離殺敵的利器,自打他們一出現,就深受部隊將士的喜愛。

現在這些裝備都有了,他們也開始有了更高的追求,比如增加一款更為短小,近距離火力更勐的裝備用來對付戰壕內的敵軍。

雖然03式自動步槍對付戰壕內的敵軍也是夠用的,但是誰又會希望自己的火力太強大呢?基層計程車兵是這樣,上面的指揮官也是同樣的想法。

但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關於衝鋒槍,科研所其實早就研究出來了,在03式自動步槍被定型之後不久,王思銳就下令科研所根據自動步槍的設計原理和經驗,研究出一款更為短小,方便攜帶,火力強大的衝鋒槍。

衝鋒槍早在1908年就已經成功的定型,並且開始量產。只不過並沒有被裝備到部隊而已,主要原因還是後勤壓力太大,原本就只能勉強支撐的後勤,如果突然間再去增加這種吞彈大戶的話,估計有很大可能性會出現後勤崩潰的局面。

所以上面一直在等,一是等部隊機械化進一步改變,二是先大量的囤積一些裝備彈藥,避免到時候消耗的太快跟不上使用。(未完待續。。)

616:支援琉球?

日本的戰事正在有序不亂的進行著,從各個方面彙報回來的情況來看,日本前線的戰事進行的很順利,函館戰役也正在朝著中國人所預想的方向發展著。

原本函館那麼大的區域是無法容納太多的軍隊部署的,但是中國人有意的將戰線後撤,儘可能的給日軍騰出了更多的空間,再加上時不時的對日軍發起幾場戰鬥,打擊一下日軍‘膨脹’計程車氣。

迫使日軍不得不派遣更多的部隊支援函館,按理說,這時候只要派一支艦隊到函館外圍,就可以很輕易的切斷日軍與本州島之間的聯絡,並且能夠透過艦隊對函館內的日軍進行轟炸。

日軍在這裡並沒有什麼重型武器,連步兵炮都沒有幾門,更不要提岸防炮之類的裝備。但是中國人卻並沒有派遣艦隊來這裡,日本人也很默契的沒有派遣他們的艦隊過來。或許日本人是在擔心,一旦他們的艦隊來了,那麼本來不想過來的中國海軍,也只能被迫的過來參戰。

而之前中日海軍之間的戰鬥,也讓日本海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被日本視作依靠的海軍,如今也遠遠的被人家甩在了身後,日本人自然不會去做那種自尋死路的舉動來。

同樣的,日本人也打探到了一個更加要命的訊息,那就是在朝鮮,聚集了至少二十萬以上的中**隊,中國陸軍在朝鮮南部聚集想幹什麼?這個還用多想嗎?

朝鮮南部距離日本的九州島只有不足一百公里的距離,距離北海道卻有數近千公里,他們為什麼要放棄鐵路,放棄可以直達海參崴的機會?而去選擇徒步來到朝鮮的南部?

日本人聯想到了一個月前他們所得到的那份情報,當時的那份情報顯示,中國人似乎有意登陸九州島,而不是北海道。後來或許因為某些原因,迫使中國人不得不臨時的放棄了九州島作為登陸場,臨時的將目標選在了北海道。

但是中國人似乎從來都沒有放棄過這個計劃,屯兵朝鮮,難道不就是為了登陸九州島嗎?

但是中國人運力有限,現在大部分船隻都被派到了海參崴至北海道之間,以確保中國人在北海道的優勢,那麼朝鮮南部即使派遣再多的部隊,他們也無法將這裡的軍隊運送到九州島。

這也是日本敢於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