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再一次的來到了紫禁城,與昨日不同的是,那些大臣們今日並沒有前來,來的全部都是軍隊裡的人。
這些人,都是即將被王思銳親自授予將軍軍銜的軍人。
人數不多,因為各個集團軍都有各自的備戰任務,短時間內也不可能將所有的將軍抽調過來,所以只能先授銜一批,然後將每個人的軍銜先發給他們,等日後在找時間集中授銜。
武羊,被王思銳親自帶上了象徵著上將的金色麥穗加三顆金星的上將,一個年僅二十多歲的上將,怕是古往今來,歷史上最年輕的將軍了。
不對,歷史上西漢時期的霍去病要比武羊更年輕,但不管怎麼說,武羊也算是華夏曆史上最年輕的將軍之一。
餘下的三十多位當中,有三人被授予中將,二十多人被授予了少將。
按照軍銜相對應的職位,少將對應的是師長,中將則是軍長,上將則是集團軍司令,當然,再往上的四星大將,基本上對應的是集團軍群總司令,是擁有獨立指揮數個集團軍進行作戰的資格的。
至於元帥,這個更多的還是象徵性的意義,實際上的職責,其實與四星大將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當然了,以後的集團軍自然不會像現在這樣龐大,動則幾十萬人的規模。在王思銳的計劃中,一個集團軍最合適的人數應該是二十萬人,這樣集團軍司令的指揮壓力不會太大。
就像現在這樣,兵力最多的是第一集團軍,王樹起也算是一名老人了,可對於軍隊迅速的擴張,還是給他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在沒有戰事的時候,工作上就已經出現了漏洞,這要是等到了戰爭來臨以後,又該出現多大的漏洞?
這也就是王思銳沒有足夠的人才,所以才只能讓這些人勉強的兼任著這個職位,隨著時間的推移,部隊經歷的戰爭也會越來越多,各級軍官也會有更多的經驗,到時候便會有足夠的人才去讓王思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組建軍隊。
授銜儀式很簡單,不像是後世有電視可以直播,主持人宣佈流程,王思銳親自為每一位參與授銜的將軍帶上肩章,然後對其說上兩句鼓勵的話,身旁有負責宣傳的部門進行拍照。
日後這些照片會單獨的發給他們每一個人,最後是集體的合照,王思銳站在人群的正中間,再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這些剛剛完成授銜儀式的將軍們,便連夜返回了各自的駐地。
按照昨天登基大典上的反應來看,近期內洋人應該不會挑起戰事,但洋人不挑起戰事,並不代表著軍隊就可以放鬆下來。
要知道,國內的領土還沒有完全收復呢,而且剩下的又全部都是難啃的骨頭,即便是漢軍,也必須要做足了充足的準備才敢對剩下的地區發起攻擊。
想想剩下的都是些什麼地方就知道了,西藏,物資什麼的就不說了,就是士兵都很難走進去,所以,進軍西藏的第一個步驟便是囤積物資,用步步為營的方式一點點的去推進。
青海那邊也差不太多,蒙古這邊則是需要面對大量的騎兵,在機動方面,漢軍完全處於劣勢,儘管有著大量的先進裝備,可人家打不過你還不會跑嗎?只是帶著你兜圈子,然後打你的補給線就能拖死你。
就連滿清都只能靠著招安這種方式來維持蒙古的局勢,王思銳的頭腦很清醒,所以他並不認為在這方面,他們有什麼優勢。
所以,如何進攻蒙古,成為了王思銳最頭疼的一件事。
最後就是新疆,這個就不說了,距離實在是太遠了,同樣只是物資就能拖死他們,加上需要穿越戈壁灘,派出去的部隊能夠一人不失的走到那裡就算是不錯的了。
儘管那些地區的軍隊戰鬥力都不怎麼樣,可天然的地理優勢卻成為了他們最大的屏障,而且王思銳也很清楚,他們必須要儘快的去對那些地區實施佔領計劃,否則時間拖的越久,再去進攻那些地區的時候,所遇到的阻力便會越大。
俄國人可是一直都在慫恿著蒙古和********獨立的,西藏那邊的情況也沒好到哪去,英國人則是想著將西藏的一部分劃歸到印度,然後剩餘的讓他們獨立。
智囊團給出的建議是,大力發展工業,特別是汽車工業,給軍隊裝備大量的卡車用來運輸物資,同時大力的修建公路,以確保後勤補給線的暢通。
同時,派遣部隊以步步為營的方式向這幾個地區逼近,逼迫他們出來與漢軍決戰,盡最大可能的消耗他們的有生力量,為日後的佔領創造最好的條件。
交通不便,這便是最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