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人顯示出絕對逼格的產品。”王思銳解釋道。
“報告統帥,第三軍發來電報,第三軍已經徹底收復山西,請求指示!”未等王士珍回應,外面的電報兵便拿著電報一臉興奮的衝了進來。
如今,漢軍的手下又多了一個省份,這一切都是他們的功勞。
“好!”王思銳隱隱的有些興奮,儘管早就知道了第三軍的情況,但王思銳還是有些忍不住。
事實上早在十天之前,武羊就給他發來了電報,漢軍已經兵不血刃的佔領了太原,而他埋在那裡的暗子狐狸起到了極大的作用,當屬收復太原之首功。
其餘各線也是勢如破竹,基本沒有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如果不是山西多山,道路難走的話,恐怕至少應該在五天之前,他們就能夠收復山西全境了。
“命令三十二師,三十九師休整七日之後,前往河南南部,其餘各部就近接管這兩個師的防區,安撫百姓,招募新兵。另外告訴武自詡,三十二師和三十九師暫時劃歸到他的第四軍。”王思銳將之前的計劃說了出來。
山西雖多山,但佈置五個師的兵力還是有些太多了。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佈置兩個師是正好的,但為了穩固一些,王思銳還是決定佈置三個師在那裡。
而空餘出來的兩個師,則加入到武自詡的第四軍中去準備對南邊發動戰事。(未完待續。)
243:不知道該怎麼作死才能失敗?
上海,這個原本的小漁村,自從被洋人敲開國門之後,上海便迅速的發展了起來,成為滿清最富庶的地方之一,而這裡,更是隱隱有成為亞洲經濟中心的潛力。
而洋人們也是看到了上海的發展潛力,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加上洋人在遠東地區的利益等等因素。
所以,無數洋人商行,銀行等等紛紛進駐上海。
隨著洋人的進入,國內的一些大商人也開始將目光注意到了這裡,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出現在了上海。
無數從海外而來的洋貨經此地被運往全國各地,為此,財神爺盛宣懷更是成立了輪船招商局,主要以經營長江航運為主,一時間也是賺的盆滿缽滿的。
只不過,此時此刻,上海卻陷入到了一種奇怪的沉悶之中,在上海的空中,似是有一股巨大無形的陰影正籠罩在那裡。
這股陰影,讓人有些喘不過氣來,就連洋人,也不得不緊急的找到各國的領事,希望能夠與王思銳進行交涉。
而隨著將近一週的交涉,上海的洋人們終於是得以鬆了口氣。
上海境內洋人保持中立,不發表意見,不阻撓漢軍,不支援任何政要,或是軍隊。而與之相隨的,漢軍則保證不對洋人商鋪進行搜刮,保證洋人在華人身財產安全。
洋商們倒是可以好好的睡個安穩覺了,可那些本土的商人們可就不同了。
洋人可以找領事去跟王思銳商議,可以憑藉著外交方式來保證他們的人身財產安全,可那些本土商人找誰去商議?
像是以往與王思銳有些交集的商人倒還稍微好一些,可那些沒有交集的呢?那些將重心放在南方的商人呢?
隨著山西收復的通電傳來之後,猶如一塊驚石忽然間砸進了一潭死水之中,一時間,整個南方人心惶惶。
一座位於郊區的院落內,神情匆忙的人影來來往往,若是往日,這些人來到這裡必定會對這座院落的景色毫不吝嗇的一番讚歎,又或者暗暗的表示羨慕,亦或者發奮圖強,爭取在有生之年也建造一座這樣的宅子。
只是現在,戰爭的陰影讓這些昔日的富可敵國的商人們失了心。
盛世之下,他們這些商人們便是大爺,有錢甚至可以成為總督府的座上賓。可是在亂世,有錢卻反而成為了會危及到他們安全的可能。
若是站隊早還好,就當是破財消災了,可一旦那些當兵的看你不順眼,那麼你辛辛苦苦積攢了大半輩子的財富,就要歸於那些大字不識一個的軍人了。
此刻,屋內坐了有十多個中老年人,這些都是一些比較有名的商人,又或者是某一省份的商界大佬,像一些尋常的商人,今天是沒有資格進入這裡的。
“潤立兄,不知對此次兵禍有何見解?不妨道來一同參議一番?”一名有些禿頂,下額留著一簇鬍鬚,大約五十歲左右的男子坐在椅子上問道。
“季直老弟,折煞鄙人了,鄙人能有和見解?若是真有見解的話,怕是今日也不會響應杏生的號召了。”被稱為潤立的老人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