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凡是過去的,三年免稅,只交農業稅,比例是三十比一,不論人口,就按照田裡的收成計算。
第三個,鼓勵生育,每對夫妻,從生第三個孩子開始,政府每年補助一元錢,直到十六歲為止。這次移民過去的,不管家裡目前有幾個孩子,每個孩子補助一元錢,到十六歲為止,像老七這種情況的,一次性補助五元錢的遷徙補助,從孩子生下來開始,每年同樣一元錢,但是第二個孩子就沒有了,生第三個孩子的時候才會接著。哦對了,不論男女,只要是孩子人人都有。
第四個,除了每人會分配到三十畝地以外,家中現有的土地也可以進行兌換,就是政府回收,一畝地給你換成十畝那邊的地,我們家有十七畝地,也就是可以更換一百七十畝的地。
第五個,我們現有的房屋會儲存下來,依舊歸我們所有,如果什麼時候想回來看看也是可以的。條件就是這麼五個,願不願意你們商量一下吧。”徐利友一口氣將新的政策說了出來,這種政策那還用考慮嗎?
不算兩個妹子和七個媳婦家,就是他們老徐家自己,就有四十多口人,到了那邊就是一千二百畝地,還有置換的一百七十畝地。
一千多畝地,那可比王老財家的地多了去了,就算一年只能種一季,按照現在畝產四百斤的產量,那一年也是五十四萬八百斤,一斤麥子的收購價是六厘錢,一年就是賣糧食都能賺個三千多塊,三千多,那是什麼概念?王老財祖上三代開始就是地主,刮到現在家裡怕是也就幾千塊的資金。
ps:感謝簡東的月票支援!感謝老無~我來送票的打賞支援!感謝書城書友邪魅公子的打賞和月票支援!感謝奮鬥,堅持,加油。的月票支援!(未完待續。)
507:移民俄國
在新政策出臺之後,移民的情況有所好轉,畢竟留下來的話倒是可以留守故土,但是卻只能守著那幾畝地,偶爾的再去試試運氣,看能不能找到一份工作來養家。
但是到新的地方,他們卻不用有這種擔憂,即使只是種地,一年下來他們的收入也絕對是讓人難以置信的,國內像徐利友這種家庭的還有很多,誘惑也很大,但是讓他們離開這片生他養他的故土,老人們還是有些難以接受的。
最終,徐利友的老父親做出了讓步,但那也是最後的讓步,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嫁出去的閨女是別人家的,未出嫁的老爺子也不想讓她們兩個跟著到外面去闖蕩,畢竟再過幾年就要成親了。
所以,徐家最後的結論是,徐利友帶著老二和老四去北方,老三因為有正式工作,所以要留下來,老五也要留下來在這邊找工作,同時也跟老三做個伴,一起來贍養老人。
反正徐老爺子最後答應的結果就是,徐利友一家四口,老二徐利勤一家四口,老四徐利明一家三口,一共十一口人去北邊,幾乎是將整個徐家一分為二,一半出去,一半留下來。不過老爺子也跟徐利友約法三章,不管在那邊混的怎麼樣,第一年就不說了,從第二年開始,每年至少要帶著家人回來一次。
而現在火車早已通車,回來一次雖然時間久一些,但其實也並不費事。雖然沒有舉家遷徙,但是能夠帶過去十一口人也還是很不錯的,至少證明他的努力是有效果的。
第二天下午,徐利友接到了徐家幾個媳婦孃家和兩個妹夫家的回覆,答案几乎跟徐老爺子一樣,每家挑出幾口人跟著過去打拼,然後留一些下來守在這裡,其實他們怕的是以後回來的話,連個鄉親都不認識。
最終,經過堅持不懈的勸說,徐利友這一大家子已經確定了有五十七口人到北邊,其中二十六口大人,三十一口小孩,年齡在十歲以上的有五個,其餘的全在十歲以下。
而這些人基本上也是比較熟悉的街鄰朋友,大家知根知底的,所以即便是過去了,也想著要聚在一起,最好大家能夠組成一個新的村子,這樣相互之間也有個照應,五十多口人,倒是能夠組成一個不大的村子,但是這些人依舊覺得沒什麼安全感,於是,各自再一次的四處奔走,勸說自己的朋友跟著一起過去。
然而,僅僅只是一個星期的時間,徐利友的這些親人們便為他拉到了五百多口人,當然,其中有不少是以前戰亂時期流浪過來的,有單身漢,也有一家子。反正那些人也不是這裡的人,即便居住在村子裡,那也是隻有居住權,土地什麼的根本沒有他們的份,與其在這裡混個不知死活的,還不如到北邊去領個三十畝地混下去。
而更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五百多人裡面其中有不少人都是在決定了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