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帶著中間一點紅的紮帶,高聲的給自己和戰友鼓氣之後,便駕駛著魚雷艇從四面八方朝著中國海軍主力艦隊撲來。
反正也是抱著視死如歸的態度,反正也沒打算活著回去,那麼魚雷艇上的彈藥又有什麼關係呢?所以,當決定了要死戰的那一刻,剩餘的十餘艘魚雷艇便逮到機會就釋放魚雷,不管距離夠不夠,萬一要是運氣好了能夠撞上呢?
反正他們的想法就是,在被擊沉之前,將更多的魚雷釋放出去,即便無法擊沉他們中的一艘戰艦,但至少也要拖延一下他們的速度,為聯合艦隊主力贏得追擊的時間。
因為距離比較遠,加上通訊手段有限,所以這些魚雷艇編隊計程車兵並不知道雙方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加上收到艦隊訊號,要讓他們堵截中國海軍的退路,而主力艦隊則是要發起衝鋒,所以魚雷艇編隊這邊倒是誤認為聯合艦隊主力已經擊敗了中國海軍,或者說,中國海軍已經開始處於下風,想要逃跑了。
恩,不要問魚雷艇編隊為什麼會錯誤的理解訊號,為什麼他們只得到了繞後阻擋,進攻的命令而沒有得到做好撤退準備的命令。
因為日本聯合艦隊沒有無線電通訊手段,因為主力艦隊與魚雷艇艦隊相隔至少十幾海里的距離,旗語是看不到的,而面對這種情況,他們的通訊手段就是訊號槍,三紅一黑,四顆訊號彈,在他們的通訊記錄中就是繞後偷襲。然後還有一顆單獨的黃色的訊號彈,原本這個代表的是撤退的意思,但是在這個時候發出來,讓魚雷艇編隊誤認為是得手後立即撤退,不要死拼。
於是,就出現了這一幕。
而視死如歸的人往往是能夠創造出奇蹟的,這一點是所有人都無法否認的結果,當最後一艘魚雷艇被擊沉的時候,中國海軍艦隊上傳來了一陣劇烈的歡呼聲。
儘管他們只是消滅了一個魚雷艇編隊,但至少也是解決了潛伏在四周的危險,接下來,他們將可以全身心的去跟日本聯合艦隊作戰,而原本負責在四周警戒的驅逐艦,也可以利用本身的速度在四周遊走,並且釋放魚雷去攻擊日本聯合艦隊。
但是就在所有人都在歡呼的時候,誰都沒有注意到,有一顆魚雷正迅速的朝著一艘驅逐艦潛航而來,而這枚魚雷在飛馳的時候卻並沒有帶起白色的浪花,反而是在水下兩三米左右的深度慢悠悠的推進著,或許可以說,這枚魚雷對於日本軍工產業來說,是一枚失敗的魚雷,是一個次品,因為在這種深度,誰也不敢保證它能否跑到目標所在的位置,魚雷內部的空氣會不會迅速的被消耗乾淨,而無法產生動力。
但就是這樣一顆次品魚雷,卻一頭撞上了編號為505的驅逐艦楊用霖艦,日軍的450毫米魚雷直接在楊用霖艦前半部分爆炸,而只差不到一厘米的距離,這顆魚雷的爆炸就能夠波及到彈藥艙,雖然彈藥艙最終沒有發生殉爆,但是楊用霖艦的右前方還是被炸出了一個直徑約兩米的大口子,海水不斷的倒灌進船艙,迅速的淹沒了下方的底倉,而一些來不及撤離的官兵也被堵在了艙底。
看著損失了全部的魚雷艇編隊,最終也只不過是擊中了一艘驅逐艦,東鄉平八郎忽然間放聲大笑了起來,沒錯,就是在大笑。(未完待續。)
525:聯合艦隊跑了
打?還是不打?
這個問題再一次出現在了東鄉平八郎的腦袋裡,而現在再來做這個決定,要比一個小時前更加難了一些。
中華帝國損失了一艘驅逐艦,但是跟整體實力相比較起來,這一艘驅逐艦又顯的有些無關緊要,反觀失去了魚雷艇編隊的日本聯合海軍,他們的兵力正在被迅速的削弱,而雙方之間的兵力相差也在逐漸的減小。
而這也就意味著,中華帝國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將會獲得壓倒性的優勢,除非日本聯合艦隊能夠爆發出讓人不敢想象的運氣,能夠確保命中率要遠遠的高出中國海軍,否則的話,日本聯合海軍就徹底的失去了繼續戰鬥下去的實力。
無畏艦在戰場上的優勢是明顯的,如果僅僅只是有一艘無畏艦,那麼就能夠左右一場海戰的命運,更何況中國海軍擁有四艘無畏艦呢?而這四艘無畏艦就像是一把懸在日本聯合艦隊頭頂上的一把利劍,隨時都有可能落下來,從而要了他們的命。
一個小時之前,如果那個時候東鄉平八郎能夠及時下令撤出戰鬥的話,雖然未必能夠全身而退,但起碼有軍艦能夠回去。而且回去之後他們也有理由去為自己辯解,但是現在,損失了全部的魚雷艇,這該怎麼去做這個決定?
撤退?那豈不是等於白白的將魚雷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