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沒有安排火車,直接命令他們步行前往,預計三天內可以到達。四十六師和五十師預計一週內能夠抵達哈爾濱,十天內可以進入戰場,三個預備役師預計一個月內抵達戰場。”參謀官彙報道。
調兵遣將,可不是說到就到的,歷史上哪一次的決戰,使用的不是添油戰術?而誰的部隊更精銳,誰先投入的部隊能夠扛的更久,殺死更多的敵人,那麼獲勝的希望也就更大一些。
第六軍的防區主要以吉林為主,連帶著盛天的部分地區,早在半個月前,他們就接到了命令,不過前來接替防區的預備役速度稍微慢了一些,等他們交接完任務之後,便馬不停蹄的北上。
有的地方有火車,可以乘坐火車直接抵達戰區,而大多數地方都沒有火車,他們只能依靠步行慢慢的去行軍,所以,能夠在一個月內,將八個師投入到戰場上,這種投送能力其實已經很不錯了。
當然了,有一點需要注意,這裡的八個師投放到戰場上,那就是真真正正的八個師,而不是像後世那種,說是一個師到了戰場上,而實際上抵達戰場的只是這個師的一個營,或者一個連,甚至是一個排。
而他們的主力部隊,甚至還在千里之外,而指揮官們也誤以為整個部隊都已經到了,所以便按照一個師的規模去下發任務,然而執行任務的最多也就一個營,這仗怎麼可能打贏?
怪誰?怪部隊?其實一點也不怪部隊,距離戰場將近兩千公里,沒有火車,沒有卡車,只是依靠雙腳,還要攜帶大量的物資,讓人一個月,甚至二十天內趕到,就是神仙他也到不了。
而這一次這八個師全部是輕裝上陣,幾乎不用攜帶太多的物資,因為早在一年以前,第一集團軍就開始暗中的在沿途秘密的囤積物資了。這些部隊在即將抵達戰場的時候,可以到那些秘密的補給點進行一次補給,而經過一年的運轉,至少目前這個階段,他們是不缺少物資的。
但是,更多的物資還在後面,一旦第二集團軍也過來了,那麼這點物資可就不夠用了,若是戰事打的在緊一些,物資頂多也就夠三個月用的。
而對於這一現狀,王樹起也沒有絲毫的辦法,作為指揮官,能做的他已經都做了,還能有什麼辦法呢?
“轉告曹錕,讓他自己根據實際情況控制好節奏,這仗能打責打,不能打就想別的辦法,絕對不能硬拼,現在我們拼不起。”王樹起轉而吩咐道。
原駐朝鮮軍團總司令曹錕,這一次也被調了回來,被王樹起任命為西線指揮官,負責節制一零三裝甲師,一零一裝甲師以及第六軍和三個預備役師,共計二十餘萬人的部隊。
而王樹起則是整個對俄戰爭的總指揮,負責協調整個戰場的工作,而表面上看起來,王樹起的任務倒是最輕鬆的,只需要制定一個硬性的方案就可以了,比如說,一個月內部隊要完成多少任務,半年內要完成多少任務,然後將這個任務下放到各個部隊,再由他們自己去負責制定具體的計劃,而後勤什麼的則由王樹起統一協調。
如果哪邊的部隊不夠用了,也由王樹起去決定抽調哪一支部隊前去支援等等,說白了,總司令其實就是個管後勤的,真正起到決定性意義的,還是頂在前面的那兩個總指揮。
ps:今天4更,或者5更,具體的要看情況了,另外點娘改版了,書頁那裡感覺沒有以前看著方便,想感謝投月票支援俺的朋友,卻總感覺不是太全面,今天有空的話,俺從手機上作家助手那裡翻一下感謝。(未完待續。)
409:小蔡,你來!8/12
因為司令部是臨時調派的,在總指揮下命令之前,沒有人知道誰會成為某一個區域的總指揮,雖然有資格擔任總指揮的人也就那麼幾個,但是軍內的一整套保密體系還是很嚴格的。
至於目的,主要則是防止機密情報的洩露,更是為了保護高階指揮部的安全,若是提前將情報給洩露了出去,萬一敵方在途中對高階司令部進行截殺該怎麼辦?一旦司令部被幹掉,損失不亞於被殲滅一個師的部隊。
所以,曹錕是在今天早上接到的命令,然後便直接帶著他的司令部成員坐上了前往滿洲里的火車,而這列火車恰巧是運送十八師先頭部隊去前線的專列,上面也擺放了不少的物資。
而曹錕的司令部成員其實也並不多,一個警衛團,一個參謀班子,外加一個通訊連,全員三千四百餘人,這就是曹錕的司令部組成。
而司令部一般情況下是固定的,一般情況下,一名將軍在第一次擔任司令官的時候,會組建自己的司令部,若是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