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倍口徑雙聯裝主炮5座,按照前二後三佈置,前方更是採用了重疊式的設計,節約了大量的空間,又能夠提高艦炮的火力密度。
光是這5座十門主炮就讓人頭疼的了,況且還有16門127毫米50倍口徑的副炮,這十六門副炮被分別安裝在軍艦的兩側,一側八門,同時還配備了兩座533毫米魚雷水下發射管具。
這就是這兩艘戰列艦的全部火力配置,當然了,王思銳還有一個奇葩的要求,那就是在軍艦上流出了大約十處空地,大小隻比副炮位置稍微小一些。
用王思銳的話來說,那些地方是擺炮彈的,美國人也是鬱悶不已,但王思銳是主顧,儘管很不理解,但他們也還是按照王思銳的要求去做了。
而這十處空地真的是用來擺放炮彈的嗎?其實不是,而是預留的高平兩用88毫米火炮預留的位置,這樣既能增加戰列艦未來的防空能力,又能增加他們的炮火威力,88毫米火炮,若是使用穿甲彈的話,對千噸級的戰艦還是很有威脅的。(未完待續。)
429:重回亞洲第一
‘嗡……’
長長的汽笛聲,響徹整座天空,十幾裡以外的旅順城區,隱約的也能夠聽到這巨大的汽笛聲,由於靠海,加上旅順本就是重要軍事港口,無論是十幾年前的北洋艦隊,還是後來的日本艦隊,俄國艦隊,都沒少出現在這裡。
而那些艦隊在進港之前,都會鳴笛示警,當然了,這個已經成為了國際慣例,無論是軍艦還是商用船隻,在靠岸的時候都必須要鳴笛示警。
所以,旅順地區的百姓對於這種汽笛聲並不陌生,但是,今天卻總感覺有些怪,汽笛的聲音似乎要比以往更大一些,響徹的時間也更久,對於一些閱歷豐富的老人,或者年紀稍微大一些的人來說,他們或許可以猜測到,這應該是二十艘以上軍艦同時入港才會發出的動靜。
汽笛並不是同時響起,而是每入港一艘軍艦,就想一次,基本靠岸之後,下一艘才會開始入港,最大限度的避免港口事故。
雖然這麼做的確是有些麻煩,可一旦出現了事故,那基本上也就預示著整座港口將無法正常運轉,那時的損失將會是巨大的。
而旅順港的入口處,最窄的地方只有三百三十米,顯然,這樣的寬度一旦出現事故,整個港口將會徹底的癱瘓。當然了,另外一個好處就是,旅順港的地理位置特別好,這是一個天然的避風港,加上不凍港的屬性加成,所以在遠東地區,旅順港是地理環境條件最好的港口之一。
先行入港的,是一艘老式的戰艦,不過說是戰艦,看起來卻很是寒顫了一些,木製的艦體,外面只是包裹著一層鐵皮,上面只有兩門一百毫米40倍口徑的火炮,側部甚至只安裝了四門經過改裝後的37毫米步兵野戰炮,這樣的配置,頂多也就是嚇唬一下海盜,真要是到了戰場上,估計一輪都很難撐下去。
像那十幾艘老舊的戰艦,基本上都是這樣的配置,更先進的火炮不是沒有,只是木製的艦體根本無法承受那些火炮所帶來的後坐力,如果強行安裝的話,甚至有可能會導致艦體在戰鬥中直接解體。
十多艘老舊軍艦在二十分鐘內全部進入了軍港,速度之快,甚至讓人有些懷疑,就連港口上那些等待著圍觀的百姓以及媒體都有些驚訝。
不過很顯然,他們有些大驚小怪了,這十幾艘老舊軍艦在旅順港還充當著一個角色,那就是領航艦,他們對於這裡的水文環境簡直熟悉的不能在熟悉,根本不可能出現任何的偏差,加上一些其他的因素,所以有這種速度也不奇怪。
然而緊接著,進入港口的並不是內衛艦隊的那幾艘稍微還算是不太落後的軍艦,而是一艘兩千五百噸重的驅逐艦,當所有人看到這艘驅逐艦快速的透過港口的時候,不由的感到一陣陣的失望。
這種小噸位的戰艦,似乎在海戰中並不能起到什麼太明顯的作用,而且上面配備的武器,也根本無法對一些大型軍艦產生威脅,甚至連五千噸左右的巡洋艦都很難擊穿,更別提戰列艦了。
他們都很期待帝國的新軍艦,但是卻沒有人想到,他們見到的第一艘軍艦竟然會是這艘艦體上印著編號為401的普通驅逐艦。
不過卻沒有人去跟他們解釋什麼,在岸基士兵的引導下,那艘401驅逐艦穩穩的靠在了對應的碼頭上。當401艦靠向碼頭的同時,遠處402艦出現了,這是跟401艦規格相同的一艘驅逐艦,兩者屬於同一級別,武器效能配置什麼的全部一樣。
緊接著,403,404,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