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俄軍剛一搬運,整整二十多車物資同時爆炸。
整整一個營的俄軍就此灰飛煙滅,而後面趕來的英軍一營人馬,也為從這些俄軍身上找到任何線索。”
‘嘶……’聽到劉季高講的內容,現場不少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氣,這可真是防不勝防啊。
雖說此戰有投機倒把之嫌,可對於後續一營的俄軍,這可是實打實的殲滅了,別的不說,放在他們任何一個人的身上,都沒有人會做到這一點。僅憑這個,做出這件事的人就值得他們佩服。
“那後來呢?第二次又是怎麼回事?”
“這第二次呀,就更不可思議了。聯軍先是派遣了一隊人馬,押送四十餘車物資在前面走著,後面緊跟著兩營日軍,而且附近還有一營的俄軍在暗處跟隨。
結果這夥兒人非但不退,反而奮起抵抗,先是出其不意的使用誘敵之策,將這一隊人馬引誘至別處,爾後又返回消滅輜重隊,同時又在這批物資當中動了手腳,結果導致後面緊跟著的兩營日本人損失了半營人馬。
聽說聯軍那邊已經瘋了,發誓要找到這夥兒人,給死去的聯軍報仇雪恨。只不過,此事暫且無人上報,且又無人見過他們,到目前為止,聯軍連敵人是誰都還不清楚。”劉季高抹了把鬍子,猶如老僧坐定一般。
其實還有一些話劉季高並沒有告訴眾人,那就是他所謂的這個朋友,並非與天津港力工頭子比較熟絡。
他的這個朋友而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漢奸,現在聯軍那邊的確是發了瘋的想要找到王思銳這夥兒人,但因為事發當時都是夜晚,與他們交過手的不是死了的,就是因為天黑沒有見過他們真實面目。
所以根本就不知道對方是誰,於是乎,聯軍那邊也就對外發出了懸賞,但凡是殺死這些人的,頭領獎白銀五千兩,兵士一個獎十兩。但凡是能夠提供情報的,若是情報準確,則賞銀三千兩。
劉季高的那個朋友,就是想讓劉季高去打聽一下,看這夥兒人到底是誰,趁此機會將此情報獻給聯軍,假以時日,若是聯軍真的攻破城門,最起碼劉季高是不用擔心他的性命了。
(下週又是裸奔,俺那個心吶,哇涼哇涼的!順便在這裡求一下推薦票和收藏,您的一點小小的支援,對於俺來說就是最大的鼓勵。當然,如果諸位手頭寬裕一些的話,也歡迎稍稍的打賞那麼一下……)
第二十五章:爭執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順便給起點515粉絲節拉一下票,每個人都有8張票,投票還送起點幣,跪求大家支援讚賞!
華夏地大物博,古往今來,歷史上最不缺少的,便是漢奸。
統一的被稱之為漢奸,這或許並不準確。但無論是哪一個朝代,都有漢奸或是奸細的存在,而且這些人還並不在少數。
舉個最近的例子,清軍入關,便是有吳三桂這個漢奸將清軍引入關內,否則的話,清軍短時間內是絕無辦法入關的。
而吳三桂也如願的被清廷封王,雖然最終的結局並不怎麼完美,但至少吳三桂的意願是透過走了捷徑才達到的。
現如今清廷飄飄欲墜,洋人三番數次侵犯國土,奮起抵抗著有之,舉家支持者有之,賣國求榮者更是有之。
王思銳躲在一旁,將劉季高等人的談話聽的清清楚楚。
別的不說,最起碼劉季高這個人,已經在王思銳的心裡面被打上了一頂漢奸的帽子。
原因無他,此事除了聯軍以外,清軍這邊並無人知曉。即便是當時就在不遠處,聽到了戰場那邊的動靜,可他們也絕不會知曉的如此詳細。
劉季高甚至連誘敵之策都講了出來,連在物資上動了手腳都講了出來,作為當事人,王思銳的心中卻跟個明鏡似的。
若說他不是漢奸,恐怕王思銳自己都不相信。一個碼頭幹力工的人,哪怕他是個小頭目,像這種關乎聯軍顏面的事情,是他想知道就能知道的?
即便聯軍再怎麼惱羞成怒,也不可能將事情的經過,這麼仔細的告訴他們。
一群人又圍著劉季高詢問了一大堆的事情,期間各自的心裡面也各自盤算著一些小九九,只不過卻沒人敢將這份功名貪圖在自己的身上。
作為清軍的老油條,這些人都很清楚,什麼樣的功勞能夠去貪,什麼樣的功勞絕對要繞道遠之。
像這種惹的聯軍開出賞金的功勞,即便他們有一百條命也不夠拿的。
反正這場戰爭最後終歸是要談判的,到時候若是列強加上一條條款,要清廷將這個人交給他們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