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6部分

“沒錢,但是我有這個。”陳遠生說完,從腰帶裡把金豆子擠出來,遞給中年讀書人。

雖說讀書人不願談錢,但中年讀書人,畢竟也是個商人。他接過金子,看了看光澤,捏了捏軟硬,讓身旁的夥計,拿去稱量重量。

夥計量完回來與中年讀書人耳語了幾句,中年讀書人說道,“這粒金豆子重一兩四錢,合價一千五百文。賢弟想買多少糧食?”

不知道什麼時候成為中年讀書人賢弟的陳遠生,看著插在糧食上的木牌,指著大米問道,“想買四石米。”

中年讀書人看了看米,看了看陳遠生,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沒提米價而是說道,“月中大茗湖有場詩詞會,不知賢弟可否能來,這是荊湖南、荊湖北、江南西三路交匯地方,最大的詩會了。”

陳遠生搜尋了一下記憶,發現自己腦中記得不少唐詩宋詞,便點了點頭,“廖兄邀請,豈有不去之理?”

中年讀書人爽快的大笑了幾聲,從袖口裡拿出份請柬,“到時就恭候賢弟了。”

正當兩個人聊著的時候,店外突然傳來幾聲比較大的異響。

夥計慌慌張張地進來耳語了幾句,中年讀書人有條不紊的安排別的夥計往李伯的車上抬米。

見米搬完,才對陳遠生說道,“賢弟,為兄有點事要去處理。”

陳遠生客氣了幾句,有點好奇的跟在中年讀書人的身後。他渴望這個時代的任何資訊。

米行外,有一位農民打扮的人,倒在地上哭天搶地。當他看到中年讀書人的時候,迅速的爬了過去,抱著他的大腿哭喊道,“廖大善人,家裡實在沒糧了,上有老下有小,您能借點糧麼?”

他的聲音,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路過的人對他指指點點。

被叫做廖大善人的中年讀書人,面無表情,等了一會說道,“兩鬥米,十出十三歸。”

“謝謝廖大善人,廖大善人,您就是我的再生父母啊!”抱著大腿的農民,興奮地感謝道,聲音之大,語氣之誇張,遠遠近近的人都能聽到看到。

“廖大善人真是大善人!”

“是啊,廖大善人大善!”

圍觀的人,紛紛議論道。

中年讀書人回過神,看到陳遠生,稍微欠身說道,“鬧劇一場,讓賢弟見笑了。賢弟皺眉,可有疑惑?”

“十出十三歸,會不會利息太高了?”陳遠生問道。

“十出十三歸還高?別人九出十三歸,八出十四歸都不借!誰知道借出去的糧能不能收回來。”

有人聽到陳遠生的問話,提廖大善人憤憤不平道。(未完待續。)

第九十八章(24)十出十三歸

十出十三歸,借十還十三,意思簡單明瞭。一般以一年為期,極少數以月為單位。

到期還不上,便舊利滾新利,哪怕借的不多,需要還的也會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利滾利,驢打滾指的就是這個。

陳遠生嫌利息高,不是沒有道理,在現代,百分之三十年利率的,絕對是高利貸。然而,在北宋這卻成了仁慈的象徵。

“利息不高。賢弟,你我都是讀書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想必你是懂得。”中年讀書人和顏悅色地對陳遠生說道。

“是我少見多怪了。”陳遠生應道,這時他忽然想起,金子換了糧食,可自己三個人的午飯問題還沒有解決,他猶豫了一會,向中年讀書人說道,“廖兄,可否借六文錢,下次來一定悉數歸還。”

讀書中年人從袖口掏出六文錢說道,“六文小錢,為兄贈與賢弟又何妨。不過,大茗湖詩會,賢弟一定要到。”

陳遠生回道,“自然自然。”

接過六文錢,把請柬揣好,陳遠生掏出鼠皮把它墊在肩膀上,來到裝著四石米的木車前,拎起一根麻繩,落在肩膀上,就要使勁往前走。

“賢弟且慢。”讀書中年人看到了這一幕,聲音大了一些,不那麼從容了,他撩起袍子,小跑到陳遠生身邊,“賢弟這樣可有失讀書人斯文。”

“飯都吃不上了,還講啥斯文。”陳遠生把頭上扎著的綸巾摘下來說道,“廖兄,這樣便沒問題了吧。”

“真是,沒……了。”中年讀書人盯著陳遠生看了一會才說道。

“後會有期。”陳遠生說完,便拉著車走了起來。

載了東西的木車,比沒載的時候重了許多。陳遠生李伯三人,力氣都不是很足,一個人拉不動,必須另外兩個人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