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機器,也不受大家的看好。不過,這都不是問題,這種乒乓遊戲機的玩法很簡單。不像他們以前做的遊戲那麼複雜,看一看就會了,所以,很簡單的,乒乓就在市場裡取得了勝利。
當然,它的勝利果實,沒有過多久,就被林彥的《太空侵略者》所取代。
因為,相比較雅達利那種抽象的《乓》,林彥的《太空侵略者》要先進的多。至少,所有東西都能看出個模樣,讓人知道里頭的東西都是什麼。不太需要廣大的玩家,自己開腦洞去腦補。
這段時間也有比較有意思的遊戲機,就是一種類似於《乓》,但是是純機械的混合動力便攜遊戲機。
沒錯,混合動力的便攜遊戲機。聽上去非常高階沒錯吧。
不過,它的混合能源,解釋一下,或許就會有人覺得很無厘頭了。
這臺便攜遊戲機,需要機械能,也就是——上發條。作為動力,讓這臺機器裡頭的機械結構運轉。
而它需要的第二個能量,就是電池了。
這節電池提供的點亮,不是為了別的,只是讓那個紅燈亮起來。從而能讓玩家看到這個發光的二極體。
其實,就算是不用電池,整個機器這是能夠正常運轉的。不過問題是,玩家看不到那顆意思為乒乓球的小球球,到底是在哪。
這款遊戲機,雖然看上去很厲害的樣子。不過,實際上它卻不那麼好玩。
它有兩個缺點,一是機械結構,只要一執行,就會帶來大量的噪音。二是它的軌跡,並不符合物理規律,是一種隨機。一種基於機械結構的隨機。也就是說,想要玩好這個機器,很難很難。幾乎完全依靠反應,找不到它的規律。(未完待續。。)
第六十四章 中餐館的午餐
當然,這種產品基本上是探索道路上必然會出現的炮灰。
電子遊戲是一個新興的市場。新興就意味著沒有前例,沒有前例就意味著需要一邊摸索一邊前進。
誰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摸出了一條正確的康莊大道,還是摸進了一個無底深淵。
雅達利的出現,看似偶然,但是在這種制度下,卻是必然。
風險投資的原理大概也是這個。
岸本約翰說的真沒錯。他什麼都沒有拿,只開著車帶著林彥在矽谷裡轉了轉。找一些小廠子,說明自己的來意,說是來考察投資的,基本上就沒有受到稽核阻攔,馬上就被放進去了。
一般這些小廠子,只要不是他們的創始人在拉生意,基本上就在公司裡。
一路上看了幾個小廠子,讓林彥產生了一個感覺。這些美國人說話都利索的很,講時下流行的段子,談人生談理想,都是一把好手。林彥覺得他們這些人,就算不出來創業,就是自己搭個臺子,去說相聲也是完全沒問題的。
不過,似乎搭臺子說相聲,也是一種創業。
聽著別人胡吹,時間過的很快,很快就到了中午。隨便找了一家路邊的中餐館,林彥和岸本約翰在裡頭吃了起來。
美國的中餐館,說是中餐。實際上,大多數中國人來了,不會認為這東西居然是中餐。
中餐館的食物,針對美國人的口味,做了太多太多的本地化。以至於讓人看不出來。這和它老家的食物,到底還有多少血緣關係。
聽岸本約翰說。美國的中餐館很多。數量甚至比連鎖快餐巨頭,什麼肯德基、漢堡王、賽百味什麼的加在一起還要多。
林彥點了點頭。對於這個他倒是不太意外。中餐本來底子就不算是太差。它又不像是日本料理,這種走高階路線。幾乎是隨著日本經濟崛起,而風行的菜系。
中餐館靠的就是廉價,還有還算美味的味道,才能開這麼多家的。
當然,另一層原因還可能是。華裔去當工人,不會得到太好的結果的。
美國工會著名的《排華法案》,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例子。他們之所以排華,是因為華人太勤勞了。他們一個人可以當兩個人用。他們多做工作,不就會有別的工人沒有工作麼。更重要的是,他們還不參加工會,和工廠主資本家做鬥爭。不罷工,也不遊行示威。而是好好地,安安心心的工作。
既然你和廣大的工人群體,不穿一個褲子。那麼你們就去死好了。於是,便有了《排華法案》的誕生。
相比之下,開中餐館就沒有這樣的問題了。只要勤勞就好了。不用考慮勤勞帶來的其它後果和隱患。
當然,現在日本普遍產品競爭力超過美國本土產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