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在東北黑龍江與吉林二省之境,所以我特別注意這個遼寧的“大荒”,也似虛而實,確有所指,不過總是以“荒唐”之形跡巧寓真實的內涵罷了。

無獨有偶:一次《人民政協報》學術版的記者王小寧女士來訪,談會中提到,她原籍是遼寧撫順。撫順北與鐵嶺接壤,而她曾在一幅舊地圖中,竟在撫、鐵交界地帶發現有一處地名——就叫做“大荒”!

這麼一來,我這“考證派”可就拍案驚奇,大發“痴迷”之想了。把這個發現與“潢海”、“弱水”結合起來看,不禁恍然大悟:原來“大荒”不荒唐,本就實有其地。這地,竟與“潢海鐵網山”(按即隱指鐵嶺衛,詳見拙文《“潢海鐵網山”考(附“檣木考”)》,載《紅學求是集》),是同一地區。

我如今更加相信,由於“大荒”有了實據,雪芹上世祖籍本在鐵嶺,並無錯斷。人家譏笑我,說我近來離開“考證派”的本行,忽又走向“索隱派”,云云。大約其所指即是這種例子。但只是,過去所以詬病“索隱派”者,是指他們所運用的那種“猜謎”方法太離奇(如林黛玉是影射姜宸英、薛寶釵是影射高士奇……青兒是韭菜,板兒是銅錢等等,云云。)而我們這類考證,究竟如何又是墜入了“索隱派”的歧途錯路?思之不能得其解,因為兩者並無“相似”之處,不知緣何考察一下雪芹筆下所巧用的史地變名,就會成了那等特殊的“索隱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