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86部分

而在中央臺座左右方偏下處,都各有20多個人向正中8人行禮,顯示了當時黃金家族的鼎盛,這也是莊睿自進入到阿爾寨石窟中之後,所見人物最多的一幅壁畫,場面生動而壯闊,所含內容豐富無比。

見到莊睿緊緊盯著牆壁上的圖案,巴特爾開口說道:“莊睿兄弟,這幅畫和我們鄂爾多斯部祭奉的八白宮內自古相傳的那幅畫,非常的相似,這裡的確是大汗曾經呆過的地方,不知道對你的考古有沒有幫助?”

在內蒙這塊土地上,除了那座被人稱之為衣冠冢的成吉思汗陵之外,阿爾寨石窟,也是蒙古人祭奠祖先的重要場所,作為正宗的達爾扈特成吉思汗守陵人,巴特爾對這裡並不陌生。

“沒錯,這裡的確是成吉思汗停留過的地方,而且這些壁畫也不是空穴來風,極有可能就是成吉思汗四個兒子中的一人所為……”

莊睿聞言點了點頭,對於成吉思汗的歷史,他遠比巴特爾更為了解,這幅畫構圖中的人物姿勢,與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所藏元代曼荼羅中的大汗和哈屯,幾乎一模一樣。

這也表明,阿爾寨石窟中有關於成吉思汗的畫像,確實是元代流傳下來的。

從這個石窟中出去之後,緊挨著的那個石窟壁畫,畫的卻是《成吉思汗鎮守蒙元汗室圖》。

在這幅壁畫裡,成吉思汗以四天王之一多聞天王的形象出現,右手拿寶傘,左手執寶鼠,上下左右為眾夜叉和羅剎所圍,帶有典型的藏傳佛教佛畫傳統。

多聞天王原本為印度神話傳說中的財寶之神庫貝拉,在佛教神話中鎮守北方並掌財富,故亦稱“施財天”。

蒙古人稱多聞天王為那木薩萊,也認同其為財富之神,莊睿透過在一些文獻知道,蒙古人堅信,多聞天王就是成吉思汗長逝昇天後而變成的。

當然,這其實只不過是成吉思汗子孫的一種炒作罷了,而這個在一千多年前就懂得透過神話祖先穩定政權的人,在歷史上也是大大有名,那就是忽必烈和八思巴。

提起忽必烈,大家自然不會陌生,一生征戰,一統天下,自忽必烈開始,建立了元朝,穩固了這個馬上民族的統治權。

但是對於八思巴其人,很多朋友就不大瞭解了(嗯,看過黃易小說的人,應該知道這個名字,反派大*OSS),其實這個人,在歷史上也是大大有名的,尤其是對元朝社會社會以及宗教的影響,可謂是意義深遠。

八思巴是藏傳佛教喇薩迦派第五代祖師,吐蕃薩斯迦人,本名羅古羅思監藏,八思巴是人們對他的尊稱,為“聖者”的意思。

而八思巴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身份,那就是忽必烈的帝師,封號全稱為“普天之下,大地之上,西天子,化身佛陀,創制文字,護持國政,精通五明班智達八思巴帝師”,又稱帝師大寶法王,簡稱帝師。

八思巴在世任國師和帝師期間,除了推動藏族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全面發展之外,為元朝的穩定、發展以及全國各民族間的團結和文化交流,均作出過巨大貢獻。

像是成吉思汗被人稱之為多聞天王一事,就出自八思巴的手筆,作為當時整個蒙古族人的精神領袖,八思巴堪稱是古往今來造神運動第一人,在他死後的數十年中,歐洲的一些貴族甚至都在敬奉成吉思汗的天王形象畫像。

要說前面的這些畫像,雖然精美異常,但莊睿只是抱著欣賞的態度去觀看的,不過當走到石窟的最上層時,莊睿卻是認真了起來。

因為這個石窟裡所畫的,是成吉思汗的安葬圖。

按照蒙古人的墓葬習俗,是“不封土,不立碑,其墓無冢,以馬踐蹂,使如平地。”所以有關於成吉思汗陵見諸文字或者圖畫的記載,可謂是少之又少。

雖然近些年有不少世界各地的學者,甚至包括外蒙的一些人,都宣稱尋找到了成吉思汗陵,並拿出了各種證據。

但事實表明,成吉思汗陵仍然遊離在人們的視線之外,並沒有真正的出土。

作為蒙古王朝的開創者,成吉思汗可謂是富甲天下,一位蒙古學專家曾經宣稱,成吉思汗的陵墓裡,可能埋藏著大量奇珍異寶,裡面的工藝品甚至比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還要壯觀。

這並非是危言聳聽,成吉思汗的陵墓裡極有可能埋藏著他東征西討,從20多個王國得來的無價珍寶,這也是吸引考古界多年來前赴後繼、苦苦尋覓的原因。

而至今為止,似乎並沒有聽到哪一個組織或者考古隊,曾經挖掘出過蘊含有大量珍寶的蒙古墓葬,別說成吉思汗了,就連他後代子孫的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