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洋的很是舒服,即使在布達拉宮或者是海盜寶藏中,莊睿都未曾見過這麼充裕純淨的靈氣。
“窮一國之力,秦始皇到底搜刮了多少珍寶啊……”
由於靈氣觸及之處,幾乎全都是奇珍異寶,所以想辨別出地宮內的東西是很困難的,莊睿慢慢的靜下心來,他想嘗試著分辨一下地宮內這些物件究竟是什麼,畢竟千百年來,秦始皇陵中的珍寶,讓許多盜墓賊和考古專家們趨之若鶩,卻沒有一個人能真正解讀地宮內的情形。
“這個……應該是竹簡,傳說秦始皇焚書坑儒,莫非他將竹簡都搬入到了地宮裡面?”
莊睿感覺到靈氣進入到了一個地宮寢室內,雖然入眼感覺到處都是紫金色的靈氣存在,不過莊睿發現,在這些靈氣中間,似乎有一條條的分割線,從一根根細長物的體型來看,像極了戰國以及秦朝古人所用記載文字的竹簡。
這個房間的面積大約有三四十個平方,裡面幾乎堆滿了類似竹簡的物件,讓莊睿不禁浮想翩翩。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的時候,博士齊人淳于越反對當時實行的“郡縣制”,要求根據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駁斥,並主張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學誹謗朝政。
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對不屬於博士館的私藏《詩》、《書》等也限期交出燒燬,有敢談論《詩》、《書》的處死,以古非今的滅族;禁止私學,想學法令的人要以官吏為師。此即為“焚書”。
第二年,兩個術士(修煉功法煉丹的人)侯生和盧生暗地裡誹謗秦始皇,並亡命而去,秦始皇得知此事,大怒,派御史調查,審理下來,得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全部坑殺,這兩個神棍所引發的慘案,即為“坑儒”,兩件事合成“焚書坑儒”。
秦始皇之所以被後面朝代冠以“暴君”的名頭,就是因為這件事情,“焚書坑儒”一直是秦始皇殘酷暴戾的證據,被後世天下學人唾罵了兩千多年,以至於現在某些人一想到這個歷史事件,仍然耿耿於懷,恨不能掘墓鞭屍,恨不能穿透兩千多年的時空,對秦始皇敲骨吸髓。
不能否認,秦始皇的這個決定,讓很多記載了中國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時那個燦爛文明的書籍絕跡,現在瞭解的很多秦之前的典故,還都是從後面出土的春秋戰國古墓中得到的資訊。
但是同樣,焚書坑儒對中國文化統一,也有著不可磨滅的巨大作用,並且使得後面郡縣制度得以順利的推廣,造就了中華民族大一統的歷史格局,所以誰是誰非,後人也無法給出準確的定論,在學術界的爭議一直都很大。
不過研究歷史的人都知道這麼一件事情,那就是從李斯的上書可以看出,當時秦朝所有的書籍,包括明令燒燬的在內,在皇宮中都留有完整的備份。
只是2000多年過去了,誰都沒有發現這些書籍的蹤跡,有些史學家論斷,這些書籍藏在阿房宮內,被項羽一把大火付之一炬了,也有史學家懷疑,這些記載了諸子百家爭鳴的書籍,是否被秦始皇收入地宮之中?
所以當莊睿感覺到這些散發著靈氣的竹簡狀的物件後,心裡不由自主的激動了起來,對於考古學家而言,在考古發掘中,再也沒有比文字資料更加貴重的寶貝了。
因為再珍貴的物件,那始終都只是玩物,充其量也只能說明當時先進發達的鑄造工藝,但是一段文明如果從記載中消失了的話,那是很難復原的,由於秦始皇焚書坑儒的事件,在中國秦朝之前,就有很多謎團泯滅在了歷史長河之中。
莊睿現在幾乎可以斷定他,所感應到的這些東西,就是當時被焚燬的書籍,莊睿相信,如果這些竹簡可以出土的話,對於史學家們而言,那將是一場文化盛宴,將代表著許多消失了的歷史真相得到解析,這個發現的重要性,絕對會不亞於上個世紀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問世時所引起的轟動。
不過可惜的是,莊睿只能透過靈氣感受一下這些曾經一度被認為消失了的文明,他也沒有辦法將之完好無損的從秦始皇陵中取出,因為在莊睿用靈氣往下勘測的過程裡,他能感受得到,在地下二三十米深處,的確是有一層水銀的存在。
這些水銀並非是像史料中所說形成山川大河,而是已經深入到泥土之中,不知道什麼原因並沒有揮發掉,足足有好幾米深,不管從哪個地方開始挖掘,都要先接觸這層水銀體。
雖然以現在的科技,是可以消除這些水銀的毒害的,但是誰都沒有把握在接下來的發掘中,能將地宮中所有的物件完好的儲存下來,因為這些兩千多年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