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才一氣之下不上朝的。而那個罵了皇帝的人最多是丟官,但會獲得很大的聲譽,將來東山再起的時候,仕途也會像做直升機一樣向上升,實在不是因為骨氣,而是因為這是一樁怎麼看都會很賺的買賣。
過了兩年之後,天啟皇帝終於看清了這群所謂的道德君子的真實嘴臉,開始疏遠他們,培養自己的班底,但環顧四周,他是那麼的孤獨,父皇和母后都死了,皇后出身貧寒,沒有勢力,家裡唯一的長輩李選侍也被東林黨人排擠到了冷宮,退出了政治舞臺。
天啟皇帝發現,他一夜之間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沒有人跟他站在一起,底下的那群大臣們都是跟江南地區的大地主大商人們有千絲萬縷聯絡的人,有的人甚至自己家裡就是大土豪,他們互相勾結,將本該交到國庫裡的錢都搞進了自己的腰包,弄得國庫空空如也,前線局勢一敗再敗,沒錢增兵,沒錢打造新的器械。形勢十分吃緊,而他們卻還在後方緊吃,繼續揮霍著國家的財富。
天啟皇帝怒了,想要增加稅收來籌錢練兵,結果這幫人卻打著祖制的旗號,主張增加農業稅。這個方案被天啟皇帝斷然拒絕,因為萬曆時期為了打努爾哈赤已經增加過一個農業稅了,再加的話,農民的負擔就太大了,容易後院起火。
皇帝想要增加商業稅,從那些富的流油的人身上搞錢,這些人主要是江南的大地主大資本家,他們對此早已有了應對,他們砸重金扶植起來了一個叫做東林黨的政治組織來把控朝廷,每每以違反祖製為由反駁天啟想要增加商業稅的想法。搞得天啟皇帝搞錢充實國庫的願望頻頻落空。真是開了國際玩笑,努爾哈赤都打到家門口了,祖制有什麼用?難不成朱元璋先生還能從墳裡爬出來暴打努爾哈赤一番不成?
就在天啟皇帝彷徨無措之際,一個糟老頭子向他伸出了熱乎乎的大手,這個人就是魏忠賢。說來也巧,魏忠賢原名李進忠,是被東林黨人擠走的李選侍的貼身太監,也不知道是李選侍暗中的安排,還是怎樣陰差陽錯的緣分,總之一把年紀的魏忠賢走進了天啟皇帝朱由校的視線。
此後,早已過了仕途黃金年齡的魏公公一發不可收拾,先是擠走王安掌握內廷,再是搞掉東林黨掌握住整個帝國,開徵商業稅充實了國庫,進而給了遼東軍和毛文龍的東江軍以巨大的支援。光是火藥一次就往遼東運了九萬斤。
世人都說孫承宗的關寧防線厲害,一直到明朝滅亡都沒有被打破,袁崇煥的關寧鐵騎厲害,是明末第一勁旅。但是他們往往忽視了,所謂的防線,所謂的鐵騎都不是孫承宗和袁崇煥憑空變出來的,而是用錢堆出來的。
錢是哪來的?當然是魏公公搞得。世人都說孫承宗搞屯田厲害,一年可以收入十五萬兩白銀,非常的了不起,有他在,後金就過不了山海關,可是諸位可以查一查明朝末年遼東一年能花多少錢?七百萬兩。若是光指著孫承宗的屯田,遼東軍估計褲子都要當了,還打什麼仗?
除了防線、鐵騎以外,所有的刀槍、盔甲、火器等等都得用錢去砸,就連打傷努爾哈赤的那門紅夷大炮那也是用真金白銀買的,價格還不便宜。
就連李雲龍打仗那麼野的人,都知道讓手下去搞裝備,搞副業,更何況是遼東的明軍,沒有這些個家底,他袁崇煥敢跟後金聯隊硬碰硬的拼刺刀?做夢!
然而,剛剛露出中興之像的明朝,卻因為天啟皇帝的一次意外落水而終結了,天啟的這次落水確實有點蹊蹺,不過這裡面有沒有什麼陰謀還很難說,由於沒有任何證據支援,本文暫且不論。
崇禎上臺後,什麼都沒幹,上去先幹了為老朱家賣力幹活,賣力搞錢的魏公公,還將各地的監軍太監、礦監等所有太監撤到宮裡,全面取消工商業稅,壓制東廠和錦衣衛,全面信賴大臣,想著像史書中記載的那樣,做一個親賢臣、遠小人的明君,中興大明,結果就被這些所謂的正直無私的大臣狠狠地涮了一把。
由於殺了魏忠賢還不過癮,崇禎還將他的黨羽即所謂的閹黨一網打盡,這就使他完全失去了對朝局的掌控。因為所謂的閹黨其實就是帝黨,魏忠賢算個屁啊,一個死太監而已,若不是他的背後站著皇帝誰會甩他?掃大街怕是都沒人要。從此之後,崇禎釋出的聖旨,尤其是涉及徵收商業稅的聖旨大多都被與江南資本家有千絲萬縷的聯絡的東林黨否決,崇禎對此也無可奈何,最後窮死了。
閹黨其實是天啟皇帝培養的嫡系勢力,完全服從皇帝的領導,無論是搞錢還是搞人絕無二話,不會像東林黨那樣站在皇帝的對立面,專門用祖制來跟皇帝過不去。
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