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獲得了長足的進步。久聞山丹軍馬場自西漢以來就是中原的主要產馬之地,不知臣是否有幸去參觀一下?”
朱本來是一臉笑意地聽著李景隆講話,結果越聽笑容越僵硬,這明顯是想試探寡人的虛實啊。目前山丹軍馬場已經有了七萬多匹戰馬,若是讓老朱知道自己有這麼多匹馬,卻只進獻區區五千匹,他的心裡會怎麼想還真不知道。
朱又仔細打量了一下這個李景隆,見他確實長得器宇軒昂,英武不凡,只是若是單看他的眼神的話,其中又透露著絲絲狡黠。一個念頭猛然在朱的腦袋裡一閃而過。
他真的很蠢嗎?
後世的朱喜歡讀歷史,他讀歷史有兩個原則,第一個是都是凡人不是聖賢,是凡人就有**,就想著出人頭地,想著當爺,誰也別裝逼,誰也別想蒙誰。建功立業是真的,濟世安民也是真的,但是勝利果實必須要有老子來享用,皇位、權力必須要有老子來掌握,誰要是敢動他們一點點,絕對是翻臉不認人,親孃老子都不例外。
第二個原則就是誰都不是傻子,凡是在史書中能留下姓名的,全部都是人中龍鳳,就算是失敗了的陳友諒、張士誠等人也一樣是難得一見的豪傑,絕對比一般人聰明很多,你不服氣你去亂世試試,保證活不過兩章。
中國的歷史一直以來都有這樣一個特點,那就是凡是成功了的人就無限吹捧,彷彿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跟網文的主角一樣,光環十分強大,虎軀一震便有小弟前來投奔,心甘情願地為他拋頭顱,灑熱血。
而那些失敗了的人統統被描述的跟白痴一樣,要麼就是殘害忠良,要麼就是剛愎自用,不聽人勸,要麼就是驕傲自大,只懂得玩女人。反正就這麼幾個錯誤,中國自古以來的昏君們來來回回的犯,都不知道犯了多少遍了?
以至於許多人都覺得歷史是很無聊的,因為在他們看來,每個朝代的興起和滅亡都是差不多的,興起的原因都是統治者愛民如子、知人善任、重視人才等等等等,好像只要做的這些方面,就可以開創千古盛世一樣。
那盛世豈不是太好開創了?皇帝豈不是太好做了?誰都知道這些道理,那為什麼不是誰都可以做皇帝?
那些昏君們犯得錯誤也都一樣,都是玩女人,不理朝政,重用小人,不聽忠言等等等等。
那些昏君都不讀書嗎?明明知道歷史上的昏君都是因為這麼做而亡的國,丟的性命,為什麼不改一改呢?改掉這些誰都知道的錯誤很難嗎?你我都知道不能做的事情難道他們不知道嗎?為什麼還要一而再,再而三的犯呢?
在朱看來,中國的二十五史也就《史記》的可信度高一點,最起碼沒有把劉邦等人寫的無所不能,沒有把漢朝的對手項羽寫成白痴。
其他的書可信度就越來越差,尤其是到了唐朝以後,由於李世民亂改史書,中國的史書就完全變成小說了,可以說除了名字是真的以外,其他的都是假的。
不說別的,就拿朱元璋的發家史來看,裡面的陳友諒和張士誠還有元順帝都是什麼嘴臉?一個無腦暴力,一個不思進取、鼠目寸光,一個是十足的昏君,就知道玩女人、用小人。
而朱元璋又是多麼的偉大。
這完全就是小說筆法。在朱看來,中國的歷史編纂官們一直以來都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唯心主義,講究英雄造時勢,彷彿主角一出來就註定要當皇帝的,所有人都得為他讓路。事業一路順風順水,沒有多少阻擋。
但是,朱是唯物主義歷史觀,認為時勢造英雄,都是兩個肩膀扛一個腦袋,誰也不比誰傻多少,能在史書中留下姓名的都是人尖子,都是高手,高手跟高手過招拼的就是資源,就是運氣,誰掌握的資源多誰就能贏,誰的運氣好誰就能贏。
朱元璋雖然很聰明,懂得在戰爭時期最大限度的集中自己佔領地的資源來對抗外敵,不像張士誠那樣裝逼,只收老百姓很低的賦稅,最後實力不濟被朱元璋滅了之後,他拼命善待的百姓最後還不都歸順了朱元璋?因為不歸順就得死,沒有別的選擇,而他得到的,只不過是那些地方的老百姓逢年過節的時候偷偷地給他燒燒香,這又有什麼用?
不過,那個年代聰明的人實在是太多了,沒有劉福通給他在前面抗血,沒有元朝的內亂和天完政權的分裂,沒有一不小心射死陳友諒的那支流矢,朱元璋能有多少機會得天下還真不好說。
所以,後世的朱在讀歷史的時候從來不盲目推崇某人,也不盲目貶低某人,而是詳細的查驗各種史料,從一個正常人的角度去考究,去體驗處於當時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