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游標對打後,想法還是一樣的,沒覺得有什麼了不起,至多是那個感應力量的貼片很牛,能模擬對手出拳的重量,身體會隨之作出正常的反應,除此之外,完全就是畫蛇添足,哪裡有真正人與人之間的對打更有畫面感,辰仔是強,但我們可以減緩動作頻率,到時候加上去,在電影中觀眾看到的就是加快版本的,一樣很過癮,這麼多年來,全世界的動作武打戲都是這麼玩的,你們出什麼么蛾子,非得弄出一個電腦對敵,一旦後期真人與游標的節奏對不上,你們這技術就連畫蛇添足都算不上,只能算是自娛自樂浪費時間的產物。
真正到楊以辰出現,當他跟游標進行對打時,這些武術指導才服氣了,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
什麼真的?楊以辰的出拳速度和整個人戰鬥的頻率,那是真的。以他這種狀態,哪怕他收力,除非你找出世界級的格鬥選手。否則絕對跟不上,一旦收力,畫面中呈現出來的感覺也有細微的變化,普通觀眾可能看不出來,覺得沒差別,他們作為專業的武術指導,能夠感覺到。這樣的畫面更有衝擊感,不用去看回放,他們站在一旁去看。都覺得這要比後期加快鏡頭速度出來的打鬥畫面,視覺感官享受更為的強烈。
什麼假的?這時候人與人之間的對打反倒成為了假的,誰叫你要設計動作雙方都知道對方如何出招的去打,誰叫你有時候還需要慢動作來配合鏡頭拍攝。
現在。楊以辰來了真的。全部是真實打鬥的狀態,只是他對面不是真人而已,不管後期如何努力,也做不到完全貼合,y…y…c的技術總監波特這一次也來到了伊斯坦布林,他就坦然承認,楊以辰對手的感覺,看上去和固有拍攝手段拍出來的差不多。甚至有一些小細節可能還要差一點,但那重要嗎?
在一個如此快節奏的電影裡。主角就是通關的勇士,九成九的觀眾,除了那些專業電影人影評人和挑刺的人,視線都會集中在主角一個人的身上,他們看到楊以辰遠超常人的狀態即可,那種視覺享受會過足他們的眼癮,至於他的敵人,雖說會有一點細節的視覺落差,但在波特數百次的試驗下,可以確保即便是專業挑刺的人,也找不到任何的毛病,除非你真的將鏡頭放大減慢速度到故意去找碴,那樣任何一個動作電影都經不住考驗,畢竟所有的打鬥鏡頭不可能真打,都有做戲的成份。
整個技術弄下來,無非就是楊以辰的鏡頭效果達到了最佳狀態,其他那些可能一閃而過的配角,就只能是對不起了,本來你們就是被揍的,如何被揍的價值也就不大了。
配角能做到原本拍攝動作武打戲的程度,主角楊以辰能得到更高的提升,所有武替都沒什麼可說的了,他們現在的工作不再是設計一套套的打鬥畫面,而是要去復原楊以辰與電腦游標的對戰,然後將動作分解,一個個的教給那些配角,讓他們在一次次的練習中達到標準,然後拍攝,最後在電腦中與那些游標合成,加入到楊以辰的打戲之中,最終變成鏡頭中他與一個個敵人的戰鬥。
從正常拍攝到與游標打鬥拍攝,劇組的工作增加了,但拍攝n機的次數勢必會減少,吳宇森的工作量增加了,他必須帶著他的團隊,更為細緻的將本已經分好的拍攝場次,重新弄,好在楊以辰來之前這項工作他一直在做,那些武術指導是不見棺材不落淚不相信,吳宇森卻是早就對這項技術很是信任。
在好萊塢混過,太知道人力終將被電腦技術取代的事實,好萊塢很多大片在一個攝影棚內就能完成大部分拍攝,這在華語電影眼裡完全是不可能,結果人家弄出來的畫面,恢宏大氣,看得你根本就不相信這是全部靠電腦特效弄出來的,實際就是如此。
在好萊塢失敗過,吳宇森想要回去,想要重新將自己丟掉的東西拿回來,現在y…y…c擁有著這麼好的技術,完全不輸給好萊塢那些大的特效公司,心裡那點與楊以辰電影之外的疙瘩,自己就給自己解開了,還想過找一個機會好好跟他聊聊,希望可以有長久的合作,畢竟除了功利心之外,雙方在電影合作方面是很合拍的,有很多奇思妙想是能夠產生火花對撞的。
十幾天時間,吳宇森做到了將一套完整的動作,完全的透過鏡頭拍攝出來,然後貼合到電腦之中,最終形成楊以辰與敵人對打的畫面,這個工作正好敢在此時此刻完成,讓那些剛剛心服口服的武術指導,徹底對未來電影拍攝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整個畫面不過一分多鐘,那種來自楊以辰的凌厲感,要快過拍攝鏡頭,吳宇森和波特商量過,多數可以保留,但少數鏡頭,可以減緩速度,讓觀眾更清晰的看到楊以辰出招,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