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楊以辰之外,甚至包括作者自己,都覺得放棄電影選擇電視劇這樣的模式有些可惜,畢竟,在全世界範圍內,電影的影響力要遠遠超過電視劇,就如同電影演員永遠都要比電視劇演員高出幾個身份等級是一樣的。
楊以辰只說了一句話,深深觸動了老謀子,也讓他在這一刻就下定了決心,要參與到這樣的製作中來,要跟這樣的年輕人好好合作一次,吸收一點年輕人給予這個行業的新力量,不再固步自封走著前人走出來的老路。
“為什麼要將電影和電視劇區分開呢。”
電影賣票賺錢,電視劇在電視上千家萬戶茶餘飯後?這早已經是老黃曆了,電視劇賣座的賺錢不比電影少,收費點播在網路上也不再是新鮮事,那誰說電視劇就不能走進電影院。
統稱,藝術作品不行嗎?
一週一集的電視劇模式,難道就不能走出一條綜合了電影和電視劇的新路。
譬如,當週在影院上映,售票,價格比正常電影票低。
次周,網路收費點播或是收費電視點撥。
三週,正式登陸電視臺,在千家萬戶進行覆蓋播放。
老謀子不覺得這樣的方式可行,但他比較認同楊以辰的話語,我們為什麼要簡單用投資和拍攝出來後的去向來界定電影電視劇呢?暫且不去想盈利模式,我們如果能用拍攝電影的態度和專注來拍攝電視劇,再反饋回來更認真的拍攝電影,那會是一種什麼狀態。
隨著產業越來越好,濫竽充數的就越來越多,電視劇質量越發的粗製濫造,尤其是戰爭戲,那種一毛錢的特效方式,那種完全就沒有任何理由的簡化拍攝,讓真正愛這個行業的那些人們,心裡無比的痛,卻又無奈於觀眾們的低底線,即便是那樣創作出來的片子依舊看得津津有味,真的就是宅在家裡沒事幹,一年幾百塊錢的收視費也不當回事,只要有新片就看嗎?
觀眾們沒錯,他們的口味千萬種,但作為行業的從業者,靠著聲討是不可能完成行業的整肅,只要有利益,就會有前仆後繼的戰士衝上來去拍攝一些只要賺錢不管其它的片子,反正賣的出去就可以,能賺到錢就可以,至於多麼的粗製濫造,真不是我們給這個行業抹黑,是這個行業就沒有底線,觀眾喜歡看的,就不算是抹黑這個行業,整個行業服務的物件就是觀眾。
老謀子能夠感受到楊以辰的野心,不能說是責任,該說是野心,就像是他這些年始終在做的一樣,我沒有能力要求誰去改變什麼,但我可以改變我自己,將我自己的想法去實現,從而影響到別人,讓人覺得我這樣的才是好的,效仿追隨哪怕是抄襲都隨便你,到最後,影視製作成本增加是趨勢,但這成本增加不會單純的增加在演員沒有邊際的片酬上,而是要讓製作中的每一個細節都沒有缺憾,即便我們沒有天馬行空的創意,沒有牛b到逆天的演員,沒有感人至深的情感故事,但至少我們在稍顯平庸的整個劇本製作成影視劇的時候,很用心,每一處都很用心,那樣拍出來的片子,依舊會非常牛,就像是舌尖上的華夏一樣,都說裡面一個又一個的真人小故事很好,可這個紀錄片真正成功的是那些關於人的故事嗎?
不是。
是拍攝精細中流露出來的華夏人文景觀,是那些勾人饞蟲的美食,是那些肥沃大地賜予我們的偉大食材,如果拍攝過程中拍攝質量沒有那麼好,沒有將美食僅僅是透過鏡頭就能勾起人的饞蟲,這部紀錄片會火嗎?
“具體的事情,讓他們去談,走,張導,帶你參觀一下公司。”
見面不到半小時,細緻一聊,兩人是惺惺相惜,也唯有真正想要做一點貢獻而不是單純想著自己利益的那一小撮人,才會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產生惺惺相惜的感覺。
錢,從來就不在楊以辰談論的範圍,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下面的經紀人和公司下屬,只需要知道上面達成了一致,他們需要做的就是在雙方向後退的過程中找到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點,達成合作,而不是那種漫天要價你沒有我不行、我要不砸死你都對不起我身價的狀態。
我沒有想要漫天要價,你沒有想要使用傻小子,那雙方就有一個可以談的基礎,這些事情,楊以辰從不認為會失敗,只要當事人之間有了一定的默契和想要合作的想法,錢這方面,除非你碰到像是楊蜜原先那個傻叉經紀人,否則大家都在這個行當裡混,規矩都懂,什麼時候該收手也都心中有數。
任何一個看到過兄弟集團總部的業內人士,都不得不讚服楊以辰的用心和這家公司的實力,心裡會升起小小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