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次去求證,最後連欺騙都沒有了,他就沿著兒子消失在火車站時間發出的幾輛火車沿途去找,每到一個地方,他就儘可能將周邊的地方都找一遍。直到,他認識了劉青雲,加入了那個幫扶組織,知道了前妻非常不好的狀態。才選擇再變賣祖產湊錢去找兒子的回京時間,去參加這個組織,去帶著前妻參加這個組織。
在幫扶組織的談話。如果說周迅的戲是積蓄中爆發出來,那麼楊以辰的戲就要在強顏歡笑中催人淚下。這段戲,是真正的催淚戲。許鞍華就明擺著告訴楊以辰,拍攝過程中的群眾演員都不知道戲的具體內容,他們只知道導演讓他們跟著劉青雲,聽從他的命令最後去喊那個真實到所有人都不覺得是編劇編出來的口號。
這部戲,爆發點在四個人,楊以辰和趙微、周迅自不必說,劉青雲飾演的富商,幫扶組織的發起人,他的戲,可以說是場場精彩,他的存在,將楊以辰飾演的田文軍沒有爆發出來的另一種面孔,完全爆發出來,如果田文軍沒有找到自己的兒子,他會是什麼樣?那就是富商現在的模樣,堅持著希望,卻又失望於希望,一次次的失望一次次的希望。
許鞍華看過劇本後,對楊以辰說,你完美的將一個人拆成了兩個人,如果這是一部電視劇,他將是當之無愧的雙核男主角。
楊以辰坐在那裡,一板一眼,渾身上下還是打扮的那麼規整,那雙旅遊鞋,他買了十幾雙,每天穿著,髒了洗,舊了換下來,就像是頭髮一樣,他希望當孩子見到自己的時候自己還是當年那個模樣,或許五官喚起內心記憶的力度不夠,那就加上一個整體的印象。
“我叫田文軍,是個失敗的男人,靠著祖產生活不求進取安於現狀,妻子離開了我,我想我還有兒子,後來,兒子也丟了,我的生活一下子失去了目標,開始覺得自己就是個廢物,找到兒子一定要找到兒子,是我活下去的所有動力……”
“剛開始,每天都有人欺騙我,一次次的去求證,不到最後一秒鐘我都不想放棄,哪怕有一絲一毫的希望我都想要求真。”楊以辰抹了抹眼角,又開啟了手掌:“臉上這道疤,是讓人打出來的,手掌這道疤是我跳入河水中握著匕首留下的,我,我都不知道疼,我甚至想過,如果能用更多對我的懲罰換回我的兒子,我寧願……”
有淚水在眼眶,被他收回,臉上浮現一抹笑容,抽動一下鼻子,放棄了前面的話繼續下去,用堅定的語氣道:“我就覺得,我一定能找到兒子,只要我們不放棄,一直找,就一定能找到,我還年輕,還有很多時間,我會找下去一直找下去……”
整段話,搭配楊以辰的表演,全是他一個人的獨角戲,他的內心獨白和情感表露,或許是楊以辰設計新人物的唯一一次情感含蓄爆發,暗中呼應了富商劉青雲飾演角色在最後找不到兒子找不動兒子後的徹底全面爆發。
命運這根線,一頭繫著找到兒子的楊以辰,一頭繫著沒有找到兒子的劉青雲,兩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演繹一個父親。
欲哭還笑,這笑,要比哭還慘烈,現場群演都有所觸動,情感豐富一點的女性,淚水流了下來,真的就是靠著這段戲楊以辰個人展現出來的情感,觸動了在場的人,許鞍華知道這就成功了,到整部戲拍完,前有因後有果,觀眾的情緒一直隨著影片孕育,到這部分就會完全代入進入,情緒的波動會更大,辰仔的這段表演,很出色,連帶著接下來周迅的表演爆發出來的力量也很強烈,一個自責的母親,脖頸太陽穴青筋暴跳,那是一種恨不得撕碎自己的力量,只是短暫的哭泣,周迅的嗓子就啞了,可見她用的氣力有多麼足。
在許鞍華看來,演員的表演都給了觀眾,編劇的表演留給了導演,看似有些可笑的口號:“鼓勵,鼓勵,鼓勵鼓勵鼓勵!”完完全全觸及到了許鞍華的靈魂深處,當她拿到劇本第二遍在家裡仔細觀看這一段時,要比楊以辰和周迅表演出來的東西更讓她感動,她首先要佩服楊以辰,能夠創作出這樣一部電影,它所傳遞出來的力量,太強大了。
一群丟失孩子的父母,他們心裡揹負了多麼重的壓力,不知道會難受成什麼樣子,不親身體會你永遠都不可能瞭解他們的內心,什麼樣的動力才能夠推動他們繼續前進的,好聽點說,需要跟他們心連心,用心靈共鳴的力量彼此扶持前進,保持希望互相勉勵;說得難聽點,需要給他們洗腦,讓他們相信希望就在前方,你要說這口號跟x銷有異曲同工之處,也未嘗不可,沒有畸形的內心希望,怎麼可能整日在悲痛之中一遍遍用刀颳著自己的心,然後繼續報著希望前行?
這一段設計,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