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感恩的民眾
海牙城總是那麼熱鬧,那麼潔淨,那麼漂亮,簡直可以說每天都在過星期日。海牙城有濃蔭滿地的公園,有覆蓋著哥特式房屋的大樹,有寬闊的鏡面似的河道,倒映著帶點東方色彩的圓頂鐘樓。一六七二年八月二十日這一天,在這七省聯邦①的首府海牙城裡,公民們匆匆忙忙、氣喘吁吁、焦急不安,組成了一股紅黑兩色的人流,堵塞了所有的大街。他們有的腰間插著刀,有的肩上扛著槍,有的手裡揮著棍子,向布依坦霍夫奔去。布依坦霍夫是一座龐大的監獄,它的鐵窗到現在還可以看到。前任荷蘭議長②的哥哥高乃依·德·維特③,自從被一個叫第克萊爾的外科醫生控告犯了謀殺罪以後,就監禁在那裡。
①七省聯邦:十六世紀尼德蘭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北方七省和南方部分城市,鑑於南方反動貴族的叛變,於一五七九年在烏德勒支締結反西班牙的軍事、政治同盟條約,同盟促使七省團結一致,一五八一年正式成立共和國,並根據主要省份荷蘭命名,稱為荷蘭共和國。
②議長:荷蘭共和國負國家重任的職務,全部國家政權往往集中在議長手中。大資產階級的代表約翰·德·維特(1625一1672,)曾任議長,是七省聯邦的真正統治者。
③高乃依·德·維特(1623一1672):荷蘭政治家,和他的弟弟約翰·德·維特是荷蘭大資產階級的代理人。因被控告企圖謀殺總督而遭逮捕下獄。
如果那個時代的歷史,特別是我們的故事開始發生那一年的歷史,跟我們剛才提到的兩個人名沒有不可分割的聯絡的話,那麼,我們下面要寫的幾行說明,就會顯得完全多餘了;可是我們首先要告訴讀者,(讀者是我們的老朋友,我們總是在第一頁就對他們許下諾言,要讓他們覺得我們的書趣味無窮,而且我們好歹總是儘可能地在以後的篇幅裡履行我們的諾言。)為了正確地領會我們的故事,為了瞭解成為這個故事背景的那些重大政治事件,這樣的說明都是必不可少的。
高乃依,或者叫高乃里於斯·德·維特,是“普爾唐的留亞特”,也就是說,這個國家的海堤視察官。他從前做過他的故鄉多德雷赫特①市的市長,現在是荷蘭國會議員。在他四十九歲那年,像荷蘭議長約翰·德·維特所看出的那樣,正是荷蘭人厭惡共和政體而熱衷於總督制②的時候。約翰·德·維特給七省聯邦政府頒發的那道永恆法令,早就把荷蘭的總督制廢除了。
輿論常常在改變,輿論很少不是拿某一個人來代表某一個制度。在人民的心目中,德·維特兄弟倆的嚴厲的形象就代表共和政體。這兩個荷蘭的羅馬人③,他們不屑去迎合國人的愛好,堅決主張:自由而不散漫,繁榮而不過剩。在另一方面,代表總督制的,是年輕的威廉·德·奧蘭治④的嚴肅的、思慮重重的、微微向前衝的額頭。他的同時代的人都叫他“沉默者”⑤,後代的人也跟著這樣叫他。
①多德雷赫特:荷蘭城市,在鹿特丹東南,商業發達。
②總督:荷蘭政府元首。總督制曾被約翰·德·維特下令廢除,不過一六七二年又恢復,由威廉三世擔任總督。
③羅馬人指古羅馬擁護共和主義的格拉古兄弟倆。他們主張把富人所侵佔的公地收歸國家,然後分配給沒有土地的貧民,先後在鬥爭中被貴族所殺。
④威廉·德·奧蘭治(1650一1702):荷蘭貴族,一六七二年擔任荷蘭總督。後來登上英國王位,為威廉三世。
⑤“沉默者”:是十六世紀尼德蘭資產階級革命的領導者威廉的綽號。原為奧蘭治親王。一五七六年在北方各省大資產階級擁護下當選為總督。一五七九年任荷蘭執政。後被西班牙間諜刺死。本故事中的奧蘭治親王是他的後代,作者顯然把綽號弄混了。
德·維特兄弟倆處處遷就路易十四①。他們感到他對整個歐洲的精神威力正在擴大,而且在那場神奇的萊茵戰役②勝利以後,他們又感到了他對荷蘭的物質威力。那場神奇的萊茵戰役在三個月內就把七省聯邦政府的武裝力量打垮了。那場戰役由於那個傳奇式的英雄德·吉斯伯爵③而出名,波瓦洛④曾經歌頌過它。
很久以來,路易十四就是荷蘭人的仇敵,他們盡情地侮辱他,嘲笑他,不過,幾乎全是藉著避難到荷蘭來的法國人的嘴說出來的。民族自尊心使他成了共和國的米特拉達梯⑤。因此,德·維特兄弟倆遭受到了雙重的攻擊,一來是因為一個政權不顧國人的愛好而引起有力的反抗,二來是因為被征服的人民,在希望有一個新的領袖來把他們從毀滅和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