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9部分

正是,“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大好時機。倘若袁紹此刻將天子迎到身邊,那從此一舉一動都要上表奏請服從天子。相對而言袁紹本身的權力就會減輕。而倘若袁紹與天子發生了分歧,則要蒙受違抗聖旨的罪名。因此他二人最終得出的結論是,“迎天子入鄴”是在作繭自縛。

在沮授看來郭圖與淳于瓊的進言雖也有幾分道理,但他們實在太過高估袁紹目前的實力了。確實,放眼周邊各州袁紹的實力是高於其他諸侯,可這種差距並不算太大。一旦讓其他勢力先行迎到天子,很可能會就此扭轉兩者間的強弱地位。因此就算在場的多數幕僚都不想迎天子入鄴,沮授還是獨自一人苦口婆心地勸了袁紹半天。

然而令沮授深感失望的是袁紹最終還是選擇了郭圖與淳于瓊的建議,決定對陷入危機的漢帝見死不救。而袁紹的這一決斷也讓沮授意識到自家主公已然心懷推翻漢室之心。只是礙於天下輿論沒敢說出口而已。也就是說,就算加上蔡吉,自己再在多費十倍的口舌,也不可能改變袁紹的決斷。因為他打心眼裡就希望漢帝劉協能死於這場亂戰。

想到這裡,沮授悵然地苦笑了一下向著蔡吉搖了搖頭道,“蔡府君言之有理。然袁公之決心怕是無法挽回。”

蔡吉當然知道袁紹的心思已無法挽回。所以她接著便故作沉吟地沉默了半晌,繼而抬頭問道,“難道說左將軍欲做齊桓公?”

沮授一聽蔡吉提起齊桓公先是一怔,繼而立即就在心中暗歎其比喻精妙。齊桓公雖是春秋五霸之首,但也同時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號。且春秋諸國在各自割據一方的情況下,卻又同時奉周王為主,對外依舊“華是華,夷是夷”。這種狀態正符合此刻袁紹既想割據稱王,又不敢直接推翻漢室的心態。可以說蔡吉的這句反問完全就是為袁紹量身定做的發展方略。

難道此女一早就已看出主公的心思?

還說她這只是無心之言?

但鑑於蔡吉之前種種舉動頗有管仲之風,沮授自然是更傾向於前者。於是他跟著便向蔡吉試探著問道,“倘若袁公正有此意,蔡府君又當如何?”

面對沮授的試探,蔡吉毫不遲疑地向沮授叩首道,“只要左將軍不學楚稱王。吉願輔佐袁公成就大業。”

聽罷蔡吉這句“不學楚稱王”,沮授再次在心中感嘆眼前這女子不簡單。楚國本是西周時的諸侯國,只因諸侯熊通脫離周王室自立為楚王,自此楚國被中原諸國視作蠻夷。蔡吉引用這一典故很明顯是表示只要袁紹還奉漢室為主,她便會不會背叛袁紹。再結合其先前分出五百騎兵護送漢使的忠義之舉。沮授相信蔡吉的這番話語是發自真心的,同時也是符合君臣之道的。這樣的人物就算是女兒身,也總有一天會成為名滿天下的人傑

事實上,就算蔡吉沒有派李達等五百騎兵護送吳碩上京救駕。她此刻的名聲也已在南方的揚州流傳了開來。興平二年,八月,東萊商隊沿海岸線一路南下抵達揚州吳郡。由於此時江東山賊嚴白虎正作亂吳郡,因此船隊並沒有在此多做停留,而是稍做補給之後便繼續南下抵達揚州沿海第一大郡——會稽。

會稽郡因會稽山而得名。相傳夏禹時即有會稽山之名,會稽即會計之意。秦王政二十五年,始置會稽郡,轄春秋時長江以南的吳國、越國故地。漢初為韓信楚國所領,後屬劉賈荊國、劉濞吳國。七國之亂後,復置會稽郡。會稽郡西漢高峰時曾領二十六縣,人口逾百萬,為當時天下第一郡。東漢之後其領地雖縮減為十五個縣,但由於此十五個縣涵蓋了後世地理上的江南魚米之鄉,因此會稽的富庶依舊不容小窺。

此刻會稽郡的太守乃是東海名士王朗。王朗為人嚴整,恭儉節約。雖然相比商賈之道,他更注重農桑。但好在商隊持有東萊郡府的印信,加之又有中山甄家從中協助,故會稽郡府並沒有排斥東萊船隊跨海來此通商。王朗甚至還抽時間單獨接見了統領商隊的段融。只是由於段融本身出身商賈,肚裡墨水有限,因此他並沒有給王朗留下深刻的印象。至於蔡吉以女子之身出任東萊太守一事,在王朗眼中則更像是場鬧劇。不過對方即已得朝廷認可,又是真心實意地想靠通商來解決北地的饑荒,王朗就沒有多加苛責蔡吉這個少女太守。畢竟在亂世之中,能多一個一心為民的循吏,總比多一個魚肉百姓的酷吏來得好。所以王朗雖看不上段融,卻還是大度地表示願意支援會稽與東萊通商。

有了王朗的這番表示,東萊商隊在會稽沿海的貿易活動自然是暢通無阻。一些精明的吳越商賈甚至不等東萊商隊返航,就直接組織起船隊北上東萊販賣貨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