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6部分

拿一場的錢,在表面來看,這是很合理的。

只是人們往往忽略,有些本來需要兩三個小時來講述的故事,遠遠比只花九十分鐘來講要完整了許多。蕭然印象裡2005年的《黑社會》四個小時的版本是經典,可是剪接為兩個小時的版本,那就差得太多了。

只有好看的片子,人們才會願意重複進戲院欣賞。這不是蕭然的猜測,而是策劃部調查之後的結果。歷史上港片的票房主要是關注市場微弱的本地,所以需要急功近利的爭分奪秒,而現在則不需要了。一百分鐘的片子漸漸成為主流。

蕭然沒有欣賞完,他認為自己不需要再看下去了,觀眾們不斷髮出的尖叫聲和散發出的恐懼感已經足夠證明這部片子的成功了。離開了戲院,蕭然有些苦惱。

他在苦惱香港居然沒有在行恐怖和驚悚題材的導演,導致不少創意都沒辦法拍出來。若是讓他自己來拍,他亦不敢肯定自己可以做到。只可惜,未來在恐怖和驚悚題材上極有一手的鄭保銳還沒有出道,就是出道了也需要經驗。

他不是第一次考慮這個問題了,影壇目前缺乏恐怖和驚悚題材導演,這還不是最關鍵的,最重要的是缺乏擅長大場面的導演,缺乏擅長史詩題材的導演,擅長科幻和戰爭的導演。

同樣的,正因為他意識到了這一點,才感到沮喪。導演們似乎不太情願執導恐怖題材,許安華的《撞到正》是經典鬼片,可這片之後她直到二十世紀末才導演和監製了《幽靈人間》,那可是《見鬼》走紅之後的事了。

港產片裡的恐怖片和鬼片往往被拍成玩鬧喜劇,這亦是港片的問題之一。第一是因為香港影人們的思維可謂天馬行空,第二是因為題材太單一了,除了這些題材,他們沒什麼可選擇的。

曾經有著名的導演說過,香港不存在純粹的題材。喜劇裡有愛情,愛情裡也可以有科幻,這種自由創作派蕭然的確喜歡。只不過,隨著他越做越大,這才發現,題材明確純粹是很有必要的。

若是胡鬧喜劇片,那導演和編劇想怎麼玩都沒關係。可在其他題材上,就需要純粹一點了。幸虧蕭然一開始的做法就隱隱合了讓題材純粹化的路,漸漸引導港片走上正確的路。只是影人們還是不太喜歡一些題材,因為他們本身受地域限制,就很難控制到某些題材。

恐怖題材蕭然沒試過,戰爭和科幻等題材倒想試一下。像這樣的大場面大製作,香港能夠成功控制的絕對數不出三個。而蕭然便可稱為港片大場面的開山祖師爺了,《諜變》經過了特效等如此龐大的發展之後,還是力壓《機械戰士》成為香港歷史上最有氣魄的動作片,這可不是浪得虛名。

正如李卓桃分析蕭然的導演能力的話:由目前來看,蕭導演最擅長的就是動作題材,而他除了在流暢度和整體的控制上,另一個風格就在於氣魄。他認為蕭然即便是導演小製作影片,都同樣能夠展現出一種驚人的氣魄,最有可能導演最第一部史詩電影的就只是蕭然。

對此,蕭然除了苦笑已經不知如何說了,他的執導經驗和閱歷完全可以讓他迅速判斷出效果最佳的處理方案。可是,他不認為那些都是屬於自己的東西。其實,他倒是妄自菲薄了,若說頭一兩部片子還有不少模仿之處,那現在就基本沒有了,完全是他吸取了未來電影的精華來做的。

在這些題材上,蕭然不是沒找其他導演嘗試過,亦給了不少新人機會。可基本上都拍砸,或者是平淡無奇。這才是讓他沮喪的原因,人材沒有被挖掘出來,那還可以挖,可沒有這方面的人材,那便慘淡了。

說起拍片砸鍋,不要以為有了蕭然,那魅影的片子就一定賣座了。就算是年度製作的重頭戲,都同樣有遭遇滑鐵盧的時候。就譬如去年上映的《土撥鼠日》,投資五千萬,導演控制得的確很好,可是卻只是藝術層次,商業層面完全毀掉了,票房慘淡賠了本。

只不過,在蕭然的強力控制之下,再有策劃部的判斷力,像這樣的情況往往是很少發生的。至少在拍砸的比例上,要比好萊塢低了不少。只不過,失敗的例子很少罷了。

《侏羅紀公園》的巨大成功似乎不需要任何具體的描述了,當年好萊塢依賴這《終結者2》首次敲響警鐘,再以這片一腳踹開世界電影市場的大門。而今,蕭然以這片迅速反擊回去。

好萊塢驚呆了,一直以來,他們都以為自己是老子天下第一。縱然這幾年港片在魅影的率領之下發展勢頭極猛,每年總有一部以上的影片能夠在北美獲得五千萬以上的票房,可他們仍然不太在意,新興勢力哪比得上老牌電影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