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域地區居民的命脈。
現在麥軻要做的,就是建立一條交通樞紐工程,為控制喜馬拉雅山和喀喇崑崙山,打下一個關鍵性的基礎。
既然喜馬拉雅山脈寬達二百公里,就需要確定這個交通樞紐工程的縱行主線建在哪裡。
在這二百公里的寬度裡,喜馬拉雅山脈有四條平行的縱向的不同寬度的山帶,它們按從南至北的順序,分別是:外喜馬拉雅山脈;小喜馬拉雅山脈;大喜馬拉雅山脈;以及特提斯喜馬拉雅山脈。
麥軻決定,在大喜馬拉雅山脈建立主線,這條主線貫通東西,然後與喀喇崑崙山脈銜接。
同時在外喜馬拉雅山脈;小喜馬拉雅山脈;以及特提斯喜馬拉雅山脈等三條線上,各建一條縱向副線,與主線並行。
除了縱向線路以外,每十公里建立一條橫線,把各條縱向線串聯起來,讓後各自通向山脈以外的地區,與那裡的三合一樞紐工程相連。
這樣,在珠穆朗瑪峰路段,一共需要建立二百五十條橫向線路;在喀喇崑崙上路段,則需要八十條,總計三百三十條橫向三合一樞紐工程,把整個兩大山脈所有地區串聯起來。
為了更好的標誌,麥軻把四條縱向路線,標誌為一、二、三、四;而把橫向路線標誌為從1到330 的阿拉伯數字。
縱向順序從南往北,橫向順序則從東往西。
比如,珠穆朗瑪峰的地標就是三30。
這組數碼的意思就是它坐落在第三條縱線上,也就是主縱線;距離東部終端三百公里,也就是這組阿拉伯數字乘以十。
這個標誌,還給人們旅行提供參考,見到三30,就知道,從這裡繼續前行,到達另一個終端,還有三千公里。
也就是330減去30再乘以10等於3,000公里。
確定了縱線的位置和橫線的格局以後,接著一個關鍵事項就是各條縱線的高度。
太高的的話,整條路線多半都要懸在高空;雖然技術上不成問題,卻被將來的使用帶來很大不便。
如果太低的話,就需要繞路或者打洞透過攔路的高山。這也不是技術上不能克服的困難,而是建造時麻煩,使用時不方便。
綜合權衡以後,麥軻決定主縱線的高度為五千五百米,第四條縱線五千米。
南邊的兩條,第一條為四千米,第二條為四千五百米。
然後麥軻又確定了所有的線路,無論橫縱,都是雙向雙線,也就是一共有四條線。
把這些主要事情確定完畢。立即開始修建!
麥軻把司提反和提摩太進一步分工。司提反負責一線和二線;提摩太負責三線和四線。
又把二人計程車兵也分配到各個橫線上,從1到330!
麥軻自己則超脫於這些具體事務,他乘坐雲豹飛上了半空。
這次他倒不是偷懶,因為他知道。勾畫了藍圖。才只是開端。離完成建造還遠得很。
他要關注施工過程,發現和解決隨時都可能遇到的問題。
同時,他也要預防突發情況。誰知道這千年沉睡的八十萬平方公里內,隱藏了什麼從來不為人知的東西,或許給人驚喜,或許噬人性命!
麥軻一聲令下,靈犀一動全力開動,四條縱線齊頭並進,幾十條橫線紛紛加入!
如此大規模的操作,靈犀一動也是第一次!
麥軻也是再一次感嘆靈犀一動沒有限制的絕大能力!
他在開始之前的擔心,也很快就煙消雲散。
很快就到達了喜馬拉雅山脈的中段,麥軻在高空俯視,極大地被這一段山脈的奇特地貌吸引。
這裡首先體現出南北兩面地勢結構上的不對稱。
一句話,北坡平緩,南坡陡峻。
在北坡山麓地帶,是中國青藏高原湖盆帶,湖濱牧草豐美,是良好的牧場。
流向印度洋的大河,幾乎都發源於北坡,切穿大喜馬拉雅山脈,形成三千到四千米深的大峽谷,河水奔流,勢如飛瀑,蘊藏著巨大的水力資源。
喜馬拉雅山連綿成群的高峰擋住了從印度洋上吹來的溼潤氣流。
因此,陡峭的喜馬拉雅山的南坡,雨量充沛,植被茂盛,而北坡的雨量較少,植被稀疏,形成鮮明的對比。
隨著山地高度的增加,高山地區的自然景象也不斷變化,形成明顯的垂直自然帶。
與此對比的北坡,是一片奇異的山谷冰川,上有世界上最雄偉壯麗、形態多姿